第二十五届“村长”论坛在朝阳市小平房村开幕
摘要:二十多年来,论坛始终紧扣“三农”问题,围绕国家“三农”工作重心设定主题,为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发展网讯 9月9日,第二十五届“村长”论坛在建平县万寿街道小平房村开幕。来自全国“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村干部及村企代表5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共谋乡村振兴、同筑共富之路”主题展开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共同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据了解,“村长”论坛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主办,是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相互交流互鉴的全国性平台,被誉为“中国‘村长’的奥林匹克”。二十多年来,论坛始终紧扣“三农”问题,围绕国家“三农”工作重心设定主题,为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第二十五届“村长”论坛正式开幕。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通过视频致贺辞。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杜鹰,原农业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毕美家,原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希钦出席并讲话。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村庄》杂志主编宋洪远主持开幕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叶兴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出席。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会长、江西省南昌市进顺村原党委书记罗玉英出席并致辞。朝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老颜武出席并讲话。朝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永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顺兰,市政协副主席刘学军,省农科院副院长刘振雷,省农业农村厅国际合作处处长马世林出席开幕式。建平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景泉致欢迎辞。建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贤军、县委副书记刘波出席开幕式。
全国知名村庄代表,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各副会长,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特色村、中国幸福村、少数民族村庄代表和返乡创业青年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代表参加会议。
近年来,朝阳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其作为回应群众期盼、改善农村环境、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乡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启动“四个一”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1个先锋村、10个精品村、100个示范村,带动1254个整治提升村协同发展。以建平县小平房村为引领,众多特色村落纷纷涌现。
建平县地处辽宁西部,位于辽、冀、蒙三省交界,是连接东北与华北地区的重要枢纽,盛产30余种优质绿色有机杂粮,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超20亿斤,有“工业味精”之称的膨润土储量占亚洲总量的二分之一,被誉为“中国杂粮之乡”和“中国膨润土之乡”。建平县还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根脉和革命精神的红色基因,是“全国文明城市”。牛河梁红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被誉为“中华文明发端地”。这里也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灵感与素材的重要来源地,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已经深深融入这座北方小城的血脉。小平房村正是建平县弘扬中华文明、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
开幕式后,在主论坛上,叶兴庆、吴协恩分别围绕论坛主题作报告。小平房村党委书记钱学余分享了该村的发展经验。小平房村始终坚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在做大做强工业基础上,不断拓展农业和旅游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矿产品精深加工、南果梨种植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文化生态旅游观光四大主导产业。该村积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构建了涵盖教育、养老、医疗等多元化保障体系,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汪险峰)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