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民主协商解民忧
摘要:在通渭县,像这样的协商议事平台已经建到了县、乡、村三级。
中国发展网讯 水渠破了、护坡塌了、道路毁了,这些群众身边的揪心事,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通过政协协商议事机制,一件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有事好商量”的民主协商实践,正在通渭焕发新活力。
通渭陇川镇徐家湾村的水渠突然破裂,护坡出现沉降,可把村民们急坏了。“眼看着裂缝越来越大,大家都担心会出大事。”村民李大姐回忆道。让她没想到的是,村里很快启动了协商议事机制,干部、村民代表和施工方坐在一起商量解决办法,仅用五天时间就完成了除险加固。
遇事一起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议。
在通渭县,像这样的协商议事平台已经建到了县、乡、村三级。全县建起了80个标准化协商议事室,124名政协委员全部下沉到基层,和群众面对面商量问题。这种创新做法让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真正把协商平台搭建到群众家门口。
“以前总觉得政协离我们很远,现在委员经常来村里,和我们一起商量事情。”义岗川镇明星村村民李明说。原来,他们村旁的义陇河段年年汛期发大水,冲毁庄稼让人头疼。通过政协协商议事会,委员们实地调研,争取项目资金,最终拿出了护坡修建方案。现在,护坡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心里总算踏实了。”李明看着新建的护坡,脸上露出了笑容。
群众从“议论纷纷”转变为“纷纷议事”。
不仅仅是明星村,榜罗镇的道路也因为连续降雨受损严重,给群众出行带来很大不便。“特别是给学生上学、农业生产物资运输带来极大不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当地村民表示。镇政协委员工作站立即把“水毁道路修复”作为协商议题。
委员们先到现场勘察,走访村民,收集大家的意见建议。在协商议事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修复方案、资金筹措等关键问题达成了共识。最让群众满意的是,商量好了就马上干。镇党委政府迅速组织施工队伍进场,政协委员还全程跟踪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
“小议事”撬动“大治理”,解决群众身边事。
这种协商议事模式在通渭县已经开展了220场次,解决了40多件群众身边的“微实事”。无论是道路亮化还是宅基地纠纷,都能通过协商找到解决办法。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就开展各类协商议事活动300余场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120余件。
在明星村,有的村民主动让出土地支持建设,有的投工投劳协助施工。在徐家湾村,村民自愿参与材料搬运、现场协调等工作。大家都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参与解决,这样最踏实。”更让人欣喜的是,这些工程不仅解决了安全隐患,还保护了沿岸120个日光温室,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今在通渭,群众从过去的“议论纷纷”变成了现在的“纷纷议事”,真正实现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议”。这种接地气的民主协商,让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基层就能得到解决,书写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动篇章。(许文逸)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