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壮丽历史 汲取前行奋斗力量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八十年前,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勇御外侮,无数先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谱写了抗战胜利的壮丽诗篇,以忠魂丹心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党和国家隆重举办纪念活动,受阅部队气势恢宏,先进装备精彩亮相,铸成扬我国威、展我军威的钢铁洪流,用以武止戈、砥定乾坤的硬实力深切告慰在抗战中逝去的英烈。回望这段历史,我们的胜利是惨烈而悲壮的,同胞被欺辱,国格被践踏,文明被蹂躏,千千万万英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长眠;我们的胜利更是伟大而光荣的,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华民族在极端逆境和深重危机中爆发出的“万念不可夺其心,坚刚不可夺其志”的无畏气魄、坚强韧性和磅礴力量。正如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历史,从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中充分汲取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前行力量。
“万山磅礴看主峰”——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要进一步牢牢坚持党的领导。1937年在会见美国客人时,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权并不依赖于力量的大小,而要看领导者的纲领和所做的努力”。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风雨飘摇中成长,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不谋私利、不局一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我们党坚持正义、反对黑暗,坚决斗争、拒绝妥协,顾全大义、不计私怨,力促团结、制止分裂,把罪恶滔天的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让全世界无论哪个阵营、哪种势力再也不能轻视中国,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强大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在抗战中,我们党在武器装备和士兵素质上并不算强大,但我们党有客观清醒的战略认识,实事求是作出打持久战的判断,纠正“亡国论”“速胜论”;有机动灵活的战术战法,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相结合,牵制消耗日军兵力,成为抗战救国的重心;有逢敌亮剑的战斗意志,纵使敌众我寡、弹尽粮绝,宁死不做亡国奴,涌现出杨靖宇、赵一曼、左权等抗战英烈……这些方面的深层次支撑在于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共产党人坚强党性。当前我们处于和平年代,但改革发展稳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种消解信心、侵蚀思想乃至颠覆信仰的“暗战”手段层出不穷。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校准政治方向,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筑牢政治忠诚。要坚持党性的组织培养和个人修炼相统一,发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主阵地和党性锻炼“大熔炉”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用伟大抗战精神滋养党性,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历练党性,切实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万众一心志必成”——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要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广泛凝聚团结奋斗力量。毛泽东同志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我们党始终践行人民宗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统筹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地面战线与“地下”战线、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带领群众通过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方法反“扫荡”、反“清乡”,通过“鸡毛信”、“消息树”、“交通站”等方式配合隐蔽战线支援前线工作,通过演讲、报刊、文艺作品和开办培训学校等途径开展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有效壮大了中国抗战力量和革命力量,兵民一体打赢人民战争。在此过程中,从将帅到士兵,上下同欲、不分你我,用一次次冲锋、掩护、牺牲和最终的胜利护佑人民生命安全、激发人民参战意志、捍卫人民人格尊严。我们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团结一切爱国救亡力量,竭力维护团结抗战大局,推动全中国形成空前团结、一致抗战局面。放眼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艰巨,服务人民是我们的价值依归,依靠人民是我们的坚实力量。要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团结奋斗的力量之源,直面高质量发展实际问题开门问策、汇聚民智、共商大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开辟新天地。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壮大主流舆论声量,理直气壮讲好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抗战故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不断增强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的底气和能力。
“万事更新行大道”——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进一步尊重历史、捍卫和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站在新的起点上,尊重历史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捍卫和平是我们的现实落脚点,这既是对历史的交代,也是时代的责任。法西斯侵略者的暴行罄竹难书,抹不掉、改不了,必将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中国人民的惨痛苦难和英勇抗战载入史册,不敢忘、不能忘,必将永远被全世界深切哀悼、铭记追忆。在丛林法则抬头、单边主义横行的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这段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鉴今、观照现实,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从“小米加步枪”到拥有歼20、东风-61等先进武器装备,从倡导建立“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和国家的逻辑基点始终在于对世界和平、公平正义的真挚向往,始终在于历史主动精神和胸怀天下情怀,始终在于战胜一切困难、坚定自立自强的决心和勇气。我们要树立正确二战史观,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坚定发展信心,勇担时代使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以履职尽责的实干实绩助力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世界走向美好未来。
回想2019年,我曾亲身参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春潮滚滚”方阵的组织、训练和保障工作。活动当天,当抗战老兵乘坐的礼宾车从长安街驶过时,老兵们举起颤颤巍巍的手向我们敬礼,方阵人群瞬时爆发出热烈掌声,纷纷跳跃着挥动手中花束致意,人们的眼泪在充盈的民族自豪感下不由自主夺眶而出。在纪念大会现场,再一次看到抗战老兵的标准军礼和刚毅眼神,习近平总书记和他们亲切握手致意,看台观众挥舞红旗向他们致敬。那一刻,我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抗战英灵的情深义厚,看到了中国人民对英雄先辈的深切告慰,看到了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的代际传承。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定当努力奋斗,决不让抗战英烈的鲜血白流。(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党校(高级研修院) 刘家琦)
来源: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