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耕地轮作助力农田增产农民增收
摘要:近年来,黑河市将耕地轮作作为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系统谋划、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为黑河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日前,记者在北安市二井镇建华村了解到,该村轮作的地块的农户们秋收完就算起了“增收账”:平均亩产523斤,比往年多收50斤,仅粮食增产这一项,每亩就多赚近150元。
这“沉甸甸”的增产背后,是黑河市深耕耕地轮作试点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黑河市将耕地轮作作为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系统谋划、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为黑河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健全机制强保障,三级联动促落实
黑河市将耕地轮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成立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的市级协调指导组,建立“市级组织、县级实施、乡级落实”的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实现工作全链条管理、任务全方位覆盖。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将轮作任务细化分解到乡镇、村屯、主体和地块,建立“一地一册、一户一档”精细台账。各试点乡镇与农户签订协议,明确面积、标准与权责,确保政策精准落实“最后一公里”。通过“一卡通”平台精准发放,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到位。结合乡村振兴资金监管专项整治,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方式,构建多方监督闭环,严把轮作补贴发放关,确保每一分补贴都用在刀刃上。近年来,黑河市落实轮作试点面积超1500万亩,补贴资金超23亿元。
科技服务提质量,宣传引导聚合力
黑河市把科技支撑与主体参与作为轮作取得成效的关键。针对大豆种植重茬、玉米秸秆还田腐解缓慢等制约黑土区有机质提升与障碍消减的难题,设置了大豆玉米轮作长期定位试验田,引领带动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立足区域特色与作物布局,制定分区分类技术方案,抓住关键农时节点组织农技专家与科研院所力量,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户科学选种、规范操作,实现轮作模式最优、效益最大,同步开展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以数据支撑轮作效果评估与调整。整合各类媒体、活动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轮作政策意义和成效,建立省市县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反映基层诉求、解读政策难点。同时,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示范推广,有效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参与热情,推动轮作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加速迈进。
沃土增效成果显,粮丰民富促振兴
多年深耕,黑河市耕地轮作结出累累硕果,生态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耕地质量显著提升,轮作地块地力得到有效涵养与恢复,土壤结构改善、有机质含量增加,农业可持续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国家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黑河站通过完善底盘试验和拓展试验,为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应对农业灾害和决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粮食产能稳步增长,科学轮作释放增产潜能,试点地块粮食亩均产量较未轮作地块提升5%以上,带动黑河全市粮食总产大幅增加,科技赋能“藏粮于地”效应凸显。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轮作增产增效与精准补贴双重发力,直接带动黑河全市年均增收约15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农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中国发展网 温浩 记者袁小峰)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