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在繁华都市里诗意地栖居 ——成都市龙泉驿区聚焦生态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2021-11-02 16:40 中国发展网 成静
龙泉驿区 东安湖 大运会 公园城市

摘要:现在,以东安湖公园为代表的众多公园马上就建成开放了,龙泉驿不仅有中心城区的繁华范儿,更有‘山水东安,品质生活’的雅致腕儿。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 成静

“日出东安,胜地千年”,在成都市东部的龙泉驿区,有一处湖水碧绿清澈、水波灵动,湖岸花木错落、翠华相间的公园,这里就是东安湖公园。它宛若一颗泛着荧光的翡翠,给龙泉驿平添了许多别样的风情。

1407001504

(东安湖水质现场效果。嘉楠/摄)

成都东进有了新地标

就在记者采访东安湖公园的两天前,也就是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成都东进,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将成都东部建成与重庆联动的重要支点。

从国家层面推动成都东进战略,对于位于成都东部的龙泉驿区无疑是巨大利好。对于龙泉驿区来说,作为成渝相向发展主战场、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和重大专项赛事举办地,如何更好地、更高质量地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课题。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视察时专程到成都调研指导,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幸福河湖建设目标的指导下,龙泉驿区在建设东安湖公园这个大运会重点保障项目以及天府蓝网示范项目时可谓颇花费了一番心思。

536741780


   (东安湖实景。嘉楠/摄)

“我们坚持生态价值转化目标,深化生态资源开发模式,探索幸福河湖建设新路径。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力求让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成都市龙泉驿区水务局河湖管理科科长熊林告诉记者。

据熊林介绍,一直以来,成都市龙泉驿区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仅224立方米/年,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市民群众对幸福河湖建设的愿望十分强烈。同时,龙泉驿区产业发展强,而城市颜值、品质、特质和中心城区差距较大,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有差距。

龙泉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成立了东安湖公园建设指挥部,由区领导担任指挥长。同时,借成都举办第31届大运会的契机,龙泉驿区下定决心彻底改变原来的状况。“原来的龙泉驿区水少,绿地也少,现在,以东安湖公园为代表的众多公园马上就建成开放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龙泉驿不仅有中心城区的繁华范儿,更有‘山水东安,品质生活’的雅致腕儿。很多人都在问何时开放,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来了。”熊林说。

生态治理呵护自然生命线

“现在,东安湖1600余亩湖区水质透明度最大已达4.4米,指标达地表水I类标准。我们甚至发现了对水质要求非常苛刻的桃花水母。”站在东安湖公园内的小桥上,指着清澈见底的湖水,熊林告诉记者。

1206126995

(东安湖发现的桃花水母。赵力/摄)

东安湖公园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从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的需求出发,采取了系统的治理方式。

一是实施河湖分离。厘清东安湖与东风渠、西江河等周边水系关系,引用东风渠优质水源,周边自然水系作为泄水通道,入湖水源实现河湖分离。

二是全面控源截污。按照“外源截污、雨水控制、生态净化”思路,全面截污纳管,处理达标的再生水补充河道生态基流;片区降水通过雨水管网就近排放至自然河道,湖区仅接纳经过植草沟等净化后的雨水,发挥海绵体作用。

三是多维提升水质。针对“溶解氧、污染物、水体透明度”三大影响水体感官效果的核心问题,开展水生态修复专项设计,采用“改、构、提、增、维”方式实施水体综合治理,构建水生态系统和泉、瀑、溪等多元水体形态,持续提升湖体水质。

四是坚持建管并重。在抓好日常维护的同时,建立智慧化管理体系、制定应急措施,实现水体清澈、感官良好。

河湖是自然环境的生命线。幸福河湖建设绝不仅仅限于水体本身。因此,除了水环境治理以外,东安湖公园建设还深入发掘河湖潜力、发挥综合效益,实现了河湖功能与生态、景观的协调统一。

东安湖公园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完成了水库及扩容工程建设。水库具备农业灌溉(灌面2.24万亩)、提供市政绿化用水、腾蓄汛期雨水、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等功能。同时,在设计上坚持“蓄塘成湖、留木成林、因势聚山、借渠引水”,呈现湖、河、溪、湾、瀑等十大水系形态和主峰、次峰及配峰相互呼应的山形骨架,构建形成“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自然山水格局,恢复滩涂、湿地等八类生境,实现生态可持续性。另外,还着力构建生态景观。打造桃花长堤、芙蓉水道等七条特色景观绿廊,串联翠竹园、樱花水岸等主题生态林,打造疏密有致、开合有度、四季有景的生态自然景观。

“我们特意设计了一些小岛,人无法上去,就是专门给动物和鸟类栖息留下的。”熊林说。

变感官指标为感受指标

“以前讲‘美丽河湖’,重点在感官上,而现在讲‘幸福河湖’,重点在体验上,属于感受指标。”熊林说,为此,作为东安湖公园的建设者,他们还在场景营造、强化服务配套支撑上下了一番功夫。“我们要将生产、生活、生态相融。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好看’,还要做到可参与、可感知、景观化,涉及人的各方面需要。”

就拿公园里24座小桥的名字来说,熊林告诉记者,是面向全区群众征集名字,最后从大家提供的描写成都的古诗当中选取的。而且,东安湖公园还坚持以景养文、以文塑景,在场景构建中融入“一碗水”、《溪山雪意图》等历史文化故事,并通过芙蓉水道、驿台荷风等水景观实现亲水互动、湿地科普等功能,留下人与水的美好交流场景和寓意。

据熊林介绍,他们开展了景点创意设计,植入30余个公共艺术装置,营造步移景异的品质化场景;编制植物栽植导则,全方位把控公园品质,增强公园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性。同时,建设成蹊岛、爱情岛、竹语岛、溪峰岛等七个特色岛,并系统化开展城市家居设计,有机融入各岛标识,增强景观岛主题性和鲜明特色。完善场景配套也必不可少。“我们依托公园24桥、服务建筑等场景,布局运动休闲、儿童游乐等六大业态,配套座椅、停车场、公厕等服务设施,切实满足需求。”熊林说。

为增强市民“幸福河湖”的获得感,东安湖公园按照“市场化运作、商业化逻辑、可持续发展”原则,布局六大业态,提供一站式现代、时尚、雅致的生活美学体验,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公园城市实践样本,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努力让城市更宜居,家园更美丽。

如今呈现在眼前的这幅绿水含烟、移步换景的美丽画卷让熊林感到非常自豪。他告诉记者,由于公园城市建设是个崭新的课题,因此,所有的建设者,从建设指挥部,到中国五冶、杭州园林、电建成勘院、太和水等承建单位,都不敢有一丝懈怠,常常研究方案到深夜。东安湖公园建设的方案,也几易其稿,“现在你们见到的样子和最初的设计完全不一样。”

责任编辑:成静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