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良方”和“施工图”,内蒙古自治区妇儿新“两纲”颁布实施
摘要: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妇儿工委还将印发实施意见,加强宣传培训和组织实施,推动新“两纲”落地开花结果。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引导、强化舆论监督,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妇女儿童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为亮丽内蒙古增添新光彩。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朱向羽 记者梁喜俊报道
妇女儿童是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妇女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2020年“两纲”颁布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将妇女儿童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推动“两纲”各项任务落实,促进了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
妇女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内蒙古全区妇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45岁,比2010年提高3.18岁。妇女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普通高中在校生女生占比51.73%,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女生占比51.95%。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能力和贡献率显著提升,平等劳动就业权利得到优先保障。
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儿童健康得到全面保障,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71.1%和71.2%,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有效防治。儿童受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比 2010 年提高 38.7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辍学实现动态清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63%。儿童福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关心爱护儿童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石墨介绍,为更好的深入落实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编制了新一轮妇女儿童“两纲”,对未来十年内蒙古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作出全方位全过程科学规划。可以说,新的“两纲”是解决妇女儿童工作问题“良方”,是更好实现妇女儿童美好生活期待的“施工图”,是与时俱进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新“两纲”的发布实施,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的大事、好事。
据了解,妇女发展纲要重点围绕妇女与健康、教育、经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家庭建设、环境、法律等8个领域,设定了81项主要目标任务和97条策略措施。儿童发展纲要重点围绕儿童与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7个领域,设定了72项主要目标任务和91条策略措施,体现了新“两纲”的体系完备性和政策措施周延性。
同时,内蒙古自治区新“两纲”还具有如下特色和亮点。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妇女儿童事业正确方向。新“两纲”坚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准确把握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政治方向,坚持男女平等、儿童优先原则,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工作安排,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内蒙古自治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是坚持“两个共同”,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民族边疆地区的实际,新“两纲”突出强调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家庭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广大妇女儿童心中牢牢扎根。
三是坚持人民至上,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新“两纲”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尊重儿童主体地位,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妇女儿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在健康、教育、经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家庭建设、环境、安全、法律等各领域,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四是坚持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力量。新“两纲”聚焦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围绕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安宁、建设亮丽内蒙古中发挥巾帼力量。纲要强调提高妇女儿童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五是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两纲”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期盼,结合内蒙古地域特点和发展实际,既提出了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任务,又明确了发展重点领域和主要指标。与上一周期“两纲”相比,新“两纲”增加了“妇女与家庭建设”、“儿童与家庭”和“儿童与安全”等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央精神要求,同国家新“两纲”保持了一致,内容上更加完备周详。与国家新“两纲”相比,内蒙古新“两纲”增加了控制剖宫产、妇女创业就业、苏木乡镇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家庭领域问题研究及能力建设、污染排放、垃圾分类、儿童口腔保健、义务教育“双减”等8项指标,涉及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契合内蒙古发展实际和时代要求,体现了内蒙古对妇女儿童的重视和关心,是发展上的与时俱进。
蓝图已经绘就,推动落实、将纲要转化为惠及妇女儿童的福祉,还需要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妇儿工委还将印发实施意见,加强宣传培训和组织实施,推动新“两纲”落地开花结果。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引导、强化舆论监督,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妇女儿童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为亮丽内蒙古增添新光彩。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