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河南省灵宝市 打好“生态牌” 走好“绿色路”

2022-10-08 16:49 中国发展网 王晓磊、张建兴、范纪安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王晓磊、张建兴、记者范纪安报道 金秋时节,走进灵宝市“国家森林康养示范镇”朱阳镇,映入眼帘的是碧水青山、蓝天白云。这里红色文化深厚,坐拥美丽自然风光,恍如人间仙境,令游人留连忘返。截至2022年9月底,朱阳镇接待红色康养旅游团队达40多个。特别是家庭自驾游、户外骑行团队众多,带动了当地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和餐饮业的快速发展,正在积极打造晋陕豫康养旅游示范新“样板”,也是该市加快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灵宝市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厚植发展优势,有效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持续强化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不断加强资源保护,培育新功能、打造新业态、拓宽新渠道,不断迈出绿色崛起新步伐,跑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加速度”。

一、植树造林添新绿 乡村振兴增活力

一棵棵树,一片片林,一块块沃土,不仅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潜力无限的碳库,为高质量发展再添生态底气。

“十三五”期间,灵宝市共完成营造林46.97万亩,其中荒山人工造林15.74万亩,飞播造林8.20万亩,经济林20.63万亩,廊道绿化2.4万亩,混交林占比45%以上。2021年以来,全市完成人工造林3.141万亩,占目标任务111%,其中,国省工程1.671万亩(间种连翘4090亩),乡村美化绿化1.2万亩,特色经济林0.27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成功创建2个省级森林特色小镇和9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市” “河南省林业科技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河南省确定为“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市。

二、扎实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黄河湿地灵宝段东西长57.9公里,湿地总面积18.2万亩,占黄河湿地三门峡市总面积的42.5%。

近年来,灵宝市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原则,加大退化湿地修复力度,不断完善整治措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和整治,灵宝市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黄河湿地生态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持续开展黄河湿地生态环境恢复专项行动的工作通知》、《关于严禁在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倾倒垃圾的通告》等文件。

---持续开展有效整治活动。灵宝市先后开展 “湿地大排查”、“湿地重点突出问题整治”、“湿地倾倒垃圾整治”、“违建厂房集中整治”、“湿地违建整治回头看”、“黄河清四乱”、“绿盾行动”、“黄河河道渔船清理”等专项行动,先后拆除中建七局第八项目部拌合站、杨家湾苜蓿场、王石头养殖场等违建房屋50余间,生态恢复面积500余亩,共拆除清理转运渔船95只,其中餐饮船9只,捕捞船86只。依法立案7起,行政处罚10.4万元,起到了打击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不断加强日常监管。在进入灵宝市黄河湿地保护区边界主要路口,设立59个湿地保护宣传固定标牌和160个界桩(界桩上印制有二维码,通过扫码将显示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条例法律法规等)。在沿黄乡镇建立5个视频摄像头和1套室内监控系统。聘用22名湿地巡护人员,加大巡护力度,增加巡护频率,做到保护无盲区,巡查无死角。

------加快生态修复。近年来,灵宝市采取人工治理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办法,开展生态修复。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封堵关闭坑口1017个,拆除矿山设施1.46万个,清运矿渣584万吨;垒挡渣墙2.88万立方米,固定矿渣2002万吨,拉土上山6.07万车,栽植苗木80.7万株,撒播草种1.46万公斤,人工治理恢复面积143.5万平方米,解决了50多年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实现了小秦岭保护区生态环境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2021年10月14日,《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治理》成功入选联合国典型案例。强力推进全域河流污染治理,6条黄河一级支流水质全部达标。

人不负青山,青山一定不负人。 目前,灵宝市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国家珍稀的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大鸨、黑鹳、灰鹤、白天鹅、鸳鸯等在我市湿地保护区成为常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该市湿地栖息的鸟类242种,占河南省记录鸟类的75.3%。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年优良天数分别为265天、288天、297天;PM10平均浓度降为70微克每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降为39微克每立方米。“灵宝蓝”、“灵宝绿”沉醉了灵宝人的心田,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让灵宝人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幸福宜居”。

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灵宝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20.67万亩,森林覆盖率49.3%。境内有天保区森林资源94.24万亩,国家级公益林46.12万亩,省级公益林10万亩,天然商品林5.11万亩。

近年来,灵宝市立足生态优势,激活生态资源。依托县域森林资源优势,结合自然条件、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选择适宜模式,多元化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林下种植。全市林下种植区总面积12.7万亩,总产值达6.8亿元。其中林菌、林菜、林粮发展总面积3.6万亩,产值2.1亿元;林药发展总面积9.1万亩,产值4.7亿元。该市荣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核桃树下种植油用牡丹1600亩,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在每年4月花期盛开时,牡丹竞相绽放,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林下养殖。全市林下养殖区养殖总数量11.8万只(头),利用林地面积3.8万亩,年总产值1.4亿元。林下养殖项目主要有林禽、林畜、林蜂等。林禽主要以林下养殖鸡、鸭、雁鹅为主,目前林禽养殖数量8.9万只,利用林地面积1.7万亩,年产值5400万元;林畜主要以林下养殖猪、牛为主,全市林畜养殖数量2.9万只(头),利用林地面积2.1万亩,年产值达8900万元;林蜂产业涉及朱阳、苏村、寺河、焦村、川口、五亩等大部分乡镇。在林下养殖方面,形成了以林畜、林禽、林蜂等养殖模式,重点培育新型产业发展主体,以此充分带动周边群众大力发展林下养殖项目,进一步推进林下养殖业的发展。

灵宝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为契机,以“冲刺全国百强县”为目标,锚定“两个确保”,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突出灵宝特色和比较优势,认真对照指标,细化目标任务,抓住政策红利,做好项目谋划和实施,力争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扎实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奋力谱写美丽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灵宝新篇章。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