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三年累计制度创新112项,其中38项已全国推广

2022-11-15 17:27 中国发展网 记者鲍筱兰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鲍筱兰上海报道 11月15日上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上海举行三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示范区今年新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9项,三年累计112项,其中3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沪苏嘉城际、水乡客厅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朋友圈不断扩大,已集聚53家高能级主体,为示范区建设持续赋能。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示范区执委会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表示,三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继续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示范区建设重要阶段性成果。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9%。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411家,较上年增长31.5%。

华源介绍,制度创新呈现边探索,边实践,边推广新气象。前两批制度成果已初步形成一体化效应。

在示范区建设前两年出台73项制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已出台制度创新成果落地见效和释放红利,不断提升群众和市场主体获得感。在规划管理领域,统一的“1+1+N”规划体系加快构建,“一张蓝图管全域”为示范区生产力高质量布局奠定坚实基础。在生态环保领域,联保共治机制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制度深入实施,示范区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水质断面比例等指标持续改善。联合河湖长制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机制有序实施,示范区“一河三湖”水环境质量已提前达到或优于2025年目标。在要素流动领域,通过推进涉税事项“跨省通办”,建设智慧办税服务厅,办理“全程网上办”业务5.4万余笔,已为2万多位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两区一县已发放长三角科技创新券4580万元并实现跨省域通用通兑,有力支持企业创新;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跨省域联合保护,示范区2021年专利授权量达3.6万余件,比2019年翻了一番。在公共服务领域,示范区公交车跨省线路已增至8条,开通以来累计发送13.62万班次、乘客202.1万人次。异地就医免备案政策惠及示范区246万名参保人员。示范区两区一县居民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可享受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示范区2021年中高职一体化招生推出22个优势专业、291个跨省学额。

在重点难点领域聚力攻坚,第三年又推出39项新成果。在规划管理领域,新增3项成果,着眼于世界级水乡客厅建设,出台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水乡客厅一体化管理运营规范等成果,为打造长三角功能样板区提供高水平规划支撑。在生态环保领域,新增4项成果,制定印发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加快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针对省界毗邻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作难题,建立示范区跨界饮用水水源地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实现饮用水水源地协同保护治理。针对生态环境市场化治理薄弱环节,上线运行示范区生态环境第三方治理服务平台,实现市场化服务高效集成。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推出2项成果,在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导意见基础上,出台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片区和项目,积极探索“协同达峰、合作中和”有效路径。在共同富裕领域,推出1项成果,出台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推动示范区从公共服务领域“分散式”跨域合作,走向更加系统全面的整体谋划和一体推进,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跨省域实践范例。在项目管理领域,新增1项成果,聚焦跨区域政府性项目审批难题,用好国家发改委支持示范区设立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出台先行启动区跨区域政府性投资项目审批操作办法,规范和优化审批环节,加快助推跨域项目落地实施。在要素流动领域,新增11项成果,出台示范区人才建设若干意见、产业链强链补链实施意见,推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科创金融、绿色保险、知识产权保护、绿色认证等“一揽子”举措,让人才、数据、资金、知识等要素更加畅通流动。此外,在土地管理、财税分享、公共服务、信用管理、体制机制等领域,新增17项成果,比如,建立水乡客厅跨域土地联动管理总控和会商机制,为水乡客厅项目提供土地保障;着力破解财税分享难题,建立跨区域“共同账”管理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示范区第三批公共服务项目清单,三年共实现45个公共服务项目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上线运行E企融信易贷服务平台,完成授信累计25.9亿元。

同时,在国家长三办推动下,示范区先后已有两批共38项制度创新经验面向长三角和全国其他重点地区复制推广,示范区制度创新“种子”在更大范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