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普华永道亮相首届全球数贸会,分享国内重点地区数字贸易成果

2022-12-12 16:29 中国发展网
普华永道 数字贸易

摘要:报告分析总结了浙江、上海、北京、广东四地数字贸易发展的特点和举措,希望为地方政府在构筑数字贸易发展环境和出台产业政策方面提供参考。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崔立勇报道

12月12日,普华永道亮相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并于“国际数字服务与数字产品交易论坛”上发布重要研究成果——《加快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报告。报告通过总结全球及中国的数字贸易发展趋势,提出构筑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框架的建设性意见,并分享国内重点地区在领域内的成果。

在世界银行今年公布的最新宜商环境评估体系中,数字贸易与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在重要性上已经提升至同一高度。世界贸易组织(WTO)指出,到2030年,数字技术将累计使全球贸易增加34%;发展中国家利用数字技术发展,贸易份额能从2015年的46%上升到2030年的57%。

全球可数字化服务贸易不仅增长迅速,在疫情给传统服务贸易带来冲击的大背景下,依然表现出较强韧性。疫情全球爆发的2020年,数字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高达61.2%,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值。疫情加速了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和新兴数字服务产业发展,例如,金融、保险、教育等正加速由线下转到线上,在线办公、短视频、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服务产业获得了发展机遇。

从竞争格局来看,全球数字贸易集中度较高,自2014年至2020年,前十大经济体的进出口量占比都超过50%。中国在电信计算机领域从2015年排名第七上升至2020年的第三名,占比9%;在知识产权领域,首次进入世界前十大出口国,排名第九。

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全球正加速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成为引领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全球贸易竞争格局正在重塑,贸易价值链分工正在调整,数字贸易规则主导权争夺日益激烈。加快推进以数字贸易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级、形成新的国际竞争能力体系。

“中国应以多元统筹的思维来布局数字贸易的发展,要研究好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规划好数字贸易的发展内容,做好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布局。”张立钧说。

中国数字贸易进出口规模在过去十年内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20年内地可数字化服务贸易的规模在105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位列第五,十年来首次跻身前五,成为前五强中唯一的一个发展中经济体。然而,从占服务贸易的比重来看,中国可数字化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虽然自2015年起稳步提升,但2020年的占比(44%)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2%),这意味着我国在可数字化服务贸易领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普华永道基于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领域的多年研究和丰富项目经验,从国际规则、内容与生态、营商环境,服务与治理四个维度出发,提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框架,助力达成对标国际,进一步提升贸易能级的愿景。

普华永道中国综合商务咨询主管合伙人于勃表示,对标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如RCEP和DEPA),是开展国际间数字贸易开放合作的基础;立足区域定位与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核心产业,促进贸易与产业融合发展,是框架的核心目标;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服务与治理并重是框架的有力支撑。

报告同时分析总结了浙江、上海、北京、广东四地数字贸易发展的特点和举措,希望为地方政府在构筑数字贸易发展环境和出台产业政策方面提供参考。

其中北京借助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致力于在数据交易领域形成全国示范。在国际规则方面,北京主要在跨境数据流动、网络安全方面做出探索。例如,《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加强跨境数据保护规制合作,促进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的国际互认。探索制定信息技术安全、数据隐私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等重点领域规则”;《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的实施方案》提出在试验区内探索开展跨境数据流动试点;《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提出打造“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试点工程”;《北京市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试点》将重点推进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试点工作。

在内容和载体方面,北京重点发展数字内容和数据交易,并建设了高新视听产业园、国际大数据交易所。2021年,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成,打造数据交易产业生态体系。2022年7月,成立全国首个国际数据交易联盟,现已入驻数据服务与合作单位150余家。2022年9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入驻平台及引入各类数据产品量1253个,数据交易调用7.73亿笔。

责任编辑:崔立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