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佳木斯前进区:“三呼三应”切实办好群众微实事

2025-04-25 16:36 中国发展网 袁小峰

摘要:佳木斯市前进区港湾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探索务实有效的服务民生做法,以“三呼三应”工作法为抓手,打通问题反馈、矛盾化解、便民需求3个绿色通道,用实际行动办好群众身边的“民生微实事”,做实“家门口”治理,深受居民群众的好评。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小峰报道 近年来,佳木斯市前进区港湾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探索务实有效的服务民生做法,以“三呼三应”工作法为抓手,打通问题反馈、矛盾化解、便民需求3个绿色通道,用实际行动办好群众身边的“民生微实事”,做实“家门口”治理,深受居民群众的好评。

“有呼必应”,问题解在“家门口”。创新“书记直通车”制度,每周组织1次社区党委书记及社区包联干部接待日活动,构建起“双轨并行”立体化服务网络。线下,采取现场交流固定说、社区定点接待说、登门入户说等多种方式开展,以现场办公形式,社区党委书记与居民围坐在一起,在拉家常式的沟通中了解民生痛点。线上,充分利用网格群等渠道,打造“线上发声、线下落地”服务模式。居民只需在网格群里留言,就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这种“零接触”服务模式,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近期,辖区内一位独居老人反映家中水管老化漏水,社区党委书记带领维修人员上门检修,当天就更换了管道,老人感动地说:“社区书记亲自上门解决问题,让我们心里暖暖的。”

自“书记直通车”制度实施以来,累计收集居民诉求27件,现场解决问题27件,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拉近了社区党组织与居民的距离,更成为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的重要抓手,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一呼百应”,组织建在“家门口”。深耕微网实格,将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楼院,精心选聘一批有威望、有热心、有能力的楼栋长、单元长、热心居民、“五老”人员和退休党员等担任微网格员。充分发挥“熟人治理”的独特优势,通过困难共解、矛盾共调、信息共享,调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某老旧小区微网格员周阿姨在日常走访中发现3单元楼道堆积大量纸壳,存在消防隐患,立即通过“专+微”联动机制,联合社区网格员清运,仅用2小时就打通了消防通道,居民纷纷点赞:“周阿姨敲敲门,问题解决真省心!”

依托综合治理工作站和矛盾纠纷调解窗口,邀请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兼职调解员等骨干力量成立港湾“齐心解”调解品牌,常态化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调解和法律援助、普法教育、心理疏导等“前端式”服务89人次,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今年3月,某小区因装修噪音引发邻里纠纷,微网格员第一时间上报至矛盾纠纷调解窗口,兼职调解员与社区网格员立即入户调解,既讲法律规定又做情感疏导,最终成功化解邻里纠纷,真正实现 “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社区”。

“即呼即应”,力量聚在“家门口”。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通过畅通需求通道、凝聚多元力量,让基层治理服务精准触达群众。针对高龄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专门组建“暖心帮办团”,提供代买药品等“一对一”服务。辖区独居老人张大爷通过网格电话求助称急需慢性病药品,社区网格员半小时内就将药品送到家中,还贴心嘱咐服药说明,这类“家门口的极速响应”已累计服务特殊群体53人次,实现需求“一键呼叫、即刻回应”。

依托网格户卡,全面摸清网格内有爱心、有专长的居民,按照专业特长组建便民服务队、银龄服务队、医疗保健队等8支志愿服务队,建立积分管理机制,打造发布需求—团队领办—社区跟踪—街道问效—积分兑换志愿服务闭环。65岁的退休电工李师傅加入银龄服务队后,接到网格群里张阿姨家电路故障的求助信息,1小时内就上门维修并拒绝报酬,最终通过积分兑换到充电宝。这种“服务有回报、奉献有激励”的模式,吸引256名有一技之长的居民主动参与,累计开展家电维修27次、健康义诊3场惠及200余人次。

在积分管理机制推动下,志愿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医疗保健队每月上门开展“银发义诊”,累计为300余位老人提供血压检测、用药指导;便民服务队针对下水道堵塞问题,组建“排水应急小组”,3天内疏通5个老旧小区的排水管网。自服务闭环运行以来,网格内民生诉求响应时间缩短40%,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8.9%,真正实现“群众吹哨、团队报到、服务到位”的家门口治理新模式。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