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县用实际行动描绘生态绿底色
摘要:植树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姚树山等县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一道挥锹挖土、培土围堰、扶正树苗、提水浇灌,各个环节都做得认真细致,每一道工序都严谨对待。在和煦的春风里,新苗迎风而立,充满生机,为初春的临县大地注入了无限活力。
中国发展网讯 苗锋 记者郭建军报道 春光明媚,正是植树添绿的好时节。近日,山西省临县县委书记、政府县长姚树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玲、政协主席任文珍等县领导来到本县东山森林康养项目植树点,与全县干部群众一同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为临县高质量发展增添浓厚的生态底色。
植树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姚树山等县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一道挥锹挖土、培土围堰、扶正树苗、提水浇灌,各个环节都做得认真细致,每一道工序都严谨对待。在和煦的春风里,新苗迎风而立,充满生机,为初春的临县大地注入了无限活力。
在植树的间隙,姚树山仔细询问了本县东山森林康养工程的建设情况。他着重指出:东山森林康养工程是一项意义非凡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是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增加民生福祉的有效举措。项目设计单位要重视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充分考量周边环境与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在降低对现有生态植被的破坏、减少人为造景数量以及高成本管护项目的同时,增强植被种植力度、加大耐用材料使用并加强便民设施建设,使东山森林康养工程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优质项目,真正为临县人民营造良好的康养环境和休闲空间,为临县的长远发展筑牢坚实的根基。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植树造林现场了解到,全县今年将继续开展退还林修复两万亩、中幼林复育一万亩、退还草原修复六万亩的工作,以推动生态临县的建设。临县在生态建设这条道路上的决心,不仅仅体现在这一次的义务植树活动和东山森林康养工程上。全县上下都积极投入到各种相关的生态建设工作当中。
退还林修复工作是重中之重。那两万亩的退还林修复区域,将是临县重新恢复绿色生机的希望所在。相关工作人员会深入到每一片需要修复的林区,仔细查看树木的生长状况,精心挑选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的树苗进行补种。对于那些曾经遭受破坏的林地土壤,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改良,确保新种的树苗能够茁壮成长。
中幼林复育的一万亩也不容小觑。这片区域如同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需要人们悉心呵护。技术人员会定期监测中幼林的健康状况,防范病虫害的侵袭。同时,合理地进行林间管理,比如控制树木的间距,保证每一棵中幼林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和养分,让这片树林能够更快地成长为茂密的森林。
而六万亩退还草原修复工作更是充满挑战。草原生态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临县的工作人员需要深入研究草原植被的类型和分布。他们要驱走破坏草原的牛羊群,引入适合的草种进行补种,还要解决草原上水源的合理利用问题,防止过度放牧和开垦再次发生。
临县的每一位居民也都意识到自己是生态建设的参与者。学校里,老师会教导孩子们爱护花草树木,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社区里,也经常举办关于生态保护的讲座,鼓励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合理分类垃圾等。
临县林业局局长高志勤 介绍到:近年来,我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厚植绿色生态底蕴,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推进黄河流域生态走廊建设,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以工程和治理项目为抓手,多举措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县林草面积达到186万亩,森林覆盖率25.6%,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随着这一系列生态建设工作的推进,临县的空气会更加清新,森林覆盖率会逐步提升,草原也会重新焕发生机。临县的生态环境将得到全面改善,这不仅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会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完美融合。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