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哈尔滨呼兰区:多措并举赋能科协事业迈上新台阶

2025-05-07 18:59 中国发展网 白铭波袁小峰

摘要:主动融入省市区工作大局,创新工作方式,扩宽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通过进网格、进村企、进基站,精心做好“交流、惠农、创建”三篇文章,不断推进全区科普事业迈上新台阶。

中国发展网讯 白铭波 记者袁小峰报道 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科协一直以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为抓手,主动融入省市区工作大局,创新工作方式,扩宽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通过进网格、进村企、进基站,精心做好“交流、惠农、创建”三篇文章,不断推进全区科普事业迈上新台阶。

交流篇:科普传播进网格,提升科普覆盖率

呼兰区科协在全区共建立街道、乡镇科协19个,注册科普网格员112名。依托科普网格员,全区上下扎实推进科普传播进网格工作,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通过实际践行科普传播“最后一公里”,呼兰区有6名同志进入全省百家网格员行列,有3名同志荣获“全省百佳科普网格员”称号。区科协加强对科普网格员群体的“面对面”培训,实际演示“龙江大科普”微信公众号的转发、分享、阅读等常规操作。工作中,每名网格员充分发挥科普到身边同事、社区居民、农村农民等群众心间、身边、手中的作用,极大提高了区域科普覆盖率。2024年,呼兰区科协及区杨林乡、区兰河街道等8个乡镇街道荣获黑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呼兰区科协充分发挥科普宣传阵地“小窗口”的作用,在全区范围内共建设科普宣传栏12块,成为广大居民获取科普知识的“加油站”。这些宣传栏定期更新科普内容,用健康养生、疾病预防治疗、食品安全常识、生活百科知识等传播科普文化,做到新颖性、实用性、广泛性,实现了科普工作的经常化和阵地化,

惠农篇:科普传播进村企,服务农民提质效

呼兰区许堡乡水稻村是水稻种植专业村,区科协深入该村“田间地头”科普指导水稻种植,把最新科技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送到农民身边。科普工作者充分利用研讨互动交流、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解决农民增产增效技术生产问题,针对农户提出的科学选种、安全用种、适时播种、抗旱保墒等方面需求进行逐一培训,特别是对精细整地、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播后镇压等细微环节进行“贴心”讲解,用科普讲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故事。2022年水稻亩产达到910斤,2023至2024年水稻亩产均增至1000斤,同比亩产约增加9%左右。2024年,区科协在水稻村开展的科普培训活动视频,被黑龙江省科协、省农业农业厅、省农科院授予的“现代化农业科普作品单元”优秀奖荣誉。

呼兰区蛋鸡协会是一家集蛋鸡无抗、绿色养殖、生态种养相结合和绿色饲料生产、鸡粪无害化循环利用的科技型企业和协会组织,其注册的“呼兰鸡蛋”标识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被登记保护的蛋类地理标志产品。区科协将其列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精准服务企业需求,技术支撑,解决企业发展瓶颈问题,扶持蛋鸡生产创新发展,全力辐射带动养殖户科技致富。目前,该协会年产蛋鸡实现40万只,增加产蛋量600万枚,增效270万元,带动相关就业人员受益人数达590人次。2023年12月,呼兰区蛋鸡协会被中国农技协评为百强农技协荣誉。

 创建篇:科普传播进基站,锁定重点强链条

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打造康金街道永贵村基层科普示范阵地,全面建设村级科普文化基地,在全村范围内全力营造出“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该基地充分利用科普电子屏、科普文化墙、科普文化角、科普文化室等硬件设施,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同时依托精神文明建设,政策理论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科普讲座培训等手段,有效感染农民在生产生活、食品安全等方面前沿意识,进一步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目前,该基地共设科普文化展板5块,拥有科普图书千余本,成为全区村级科普文化基地建设的典型。

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在省市科协大力支持科普设备下,呼兰区第八中学校挂牌成立了科普活动站,现拥有演示无人机、孔明锁、3D打印机、天文望远镜等科普设备器材几十套。这些科普设施,激发出青少年无穷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寓教于乐”动手动脑中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将弘扬科学科研探索精神贯穿于教学育人全链条。近年来,区科协有效组织青少年参加全省科技“四小”作品大赛、科普小主播演讲大赛、无人机大赛、科技教师“赛课”等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全区有近百名师生获得相应奖项。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