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以“有形载体”为儿童“无形护航” ——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下朗村打造高密度城中村儿童友好空间样本

2025-05-08 11:30 中国发展网 成静
儿童友好 佛山市禅城区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加速与人口结构多元叠加的背景下,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下朗村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优势与资金积累,针对佛开高速桥下1.1万平方米荒废空间长期存在的环境治理缺位、儿童设施匮乏等痛点,投入550万元建成全国首个创新“集体经济反哺民生”打造儿童友好桥下体育公园。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中国发展网记者 成静

在新型城镇化加速与人口结构多元叠加的背景下,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下朗村——作为户籍人口与外来务工家庭高度占比的典型城中村,直面高密度聚居区公共服务供给失衡难题。该村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优势与资金积累,针对佛开高速桥下1.1万平方米荒废空间长期存在的环境治理缺位、儿童设施匮乏等痛点,投入550万元建成全国首个创新“集体经济反哺民生”打造儿童友好桥下体育公园。

1036221291

改造前的高速桥下

1479172643

改造后的儿童友好桥下体育公园

公园建设以“专业赋能、生态友好、儿童为本”为核心理念,构建了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建设路径,形成“有形载体+无形护航”的系统性创新。

村里着力构建了“村集体主导-政府协同-专业赋能”的多元共治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将年度收益专项投入公共空间改造,解决财政资金覆盖盲区;政府提供跨部门协调支持,由妇联统筹,联合城管、交通、高速管理单位破解跨层级权属壁垒;引入儿童友好专家团队,科学划分运动区、游乐区及家长休憩区,确保空间适配儿童成长需求。

公园以“有形载体+无形护航”双轨并进,系统性构建儿童友好空间的安全健康体系。有形载体建设聚焦物理安全与生态友好,采用天然河沙沙池、麻绳原木攀爬架等自然材质设施,还原儿童亲近自然的天性;铺设透水砖缓解热岛效应,安装节能照明系统,兼顾夜间活动安全与舒适性;在高架桥上加装防高空坠物网,确保儿童活动安全无忧。无形护航保障依托环境监测机制,委托资质机构对桥下环境进行环境空气质量与声环境专项检测,检测显示高架桥机动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低于限值,桥体结构有效阻隔尾气扩散,对儿童活动区无显著影响,公园噪声等效声级也低于限值,为儿童构建了一个安全、健康、充满乐趣的活动空间。

967163729

禅城区儿童友好体育公园攀爬区

公园建设深度践行“儿童需求导向”理念,在公园建设上充分考虑儿童观察团意见,针对儿童提出的沙池探索、攀爬挑战、篮球架高度适配等需求,设置多个不同高度的篮球架,以及沙池和儿童攀爬区等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运动和游戏需求。此外,还针对性设计50cm高度防溅水洗手池等适儿化设施,确保空间功能精准匹配儿童成长需求,真正实现“空间由儿童设计,功能为儿童定制”。

157994915

儿童在公园内沙池玩耍

公园建设特别考虑到了家长和其他居民的需求,设置了健身设备区和无动力广场,使得家长们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方便地看护孩子,实现了儿童友好型社区向全龄友好的转变。

当地还创新建立了“专业巡检+志愿者维护”双轨管理模式,保障空间可持续运营。在专业巡检方面,定期开展设施稳固性、地面防滑性等专项检查,确保隐患及时整改。社区志愿维护方面,下朗村发动辖区党员、家长、青少年等组建志愿队,进行安全巡查、环境维护、儿童引导,形成“专业保安全、志愿护日常”的共治格局。

通过这样的创新改造,闲置桥底空间焕新为1.1万平方米的活力公园,实现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惠及下朗村及周边社区逾千名儿童,改善城中村“空间逼仄”刻板印象,增进了儿童社交、家庭互动及社区凝聚力。同时,外来务工群体与本地居民共享高品质活动空间,推动社区融合,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同时,生态与经济效益也实现双赢。通过透水砖铺装(缓解热岛效应)、节能照明系统、环境监测体系(空气/噪声指标优于标准)构建量化环保系统。通过“公园+”模式激活周边商业生态,带动体育用品零售、餐饮消费增长,增加社区就业机会,形成文体消费新增长极。

责任编辑:成静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