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第五届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坛:以“医教协同”筑牢青少年心灵防线
摘要:充分整合卫健与教育资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营造科学、包容的成长环境,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日前,由北京市西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主办,西城区精神卫生保健所、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城区平安医院、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承办“北京市西城区第五届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坛”在京召开。本届讲坛以“在不确定性中衍化生机”为主题。
开幕式亮点纷呈,展现五年医教品牌积淀。开幕式通过彰显西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成果:一是沉浸式心理教育:北京小学红山分校学生演绎原创心理剧《情绪小火山历险记》,以儿童视角生动呈现情绪管理智慧;二是校-医协同典范: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尚建军系统阐述“家校社医”心理管理模式,回顾讲坛五年发展历程,展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区域政策联动的实践路径;三是回忆了五年的举办过程,有多家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中小学校等单位支持,汇聚全国知名心理专家、精神科专家、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青少年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充分整合卫健与教育资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营造科学、包容的成长环境,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医教共商聚焦前沿议题,解码青春心理。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来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以及北京林业大学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四中等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时代挑战与科学应对展开深度分享。专题讲座涵盖“积极心理与生命意义”“情绪识别与积极的情绪管理”“不同体验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族财富传承之道”“学校生命教育经验分享”“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语言特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与综合干预策略”等核心议题。 圆桌讨论聚焦实践痛点,邀请一线心理教师、心理专家、家长及中学生代表共话“身体成长的挑战与机遇”“生命意义的代际对话”“游玩中的生命赋能”等话题,现场互动热烈,从理论到实践、从共情到体验,形成多方共识。
多方联动共治,打造社会心理服务“西城样本”。本届讲坛从情绪管理、疾病识别、身体成长、家风教育等方面实现了“专业-科普-讨论”三维融合。西城区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区卫健委主任焦扬在致辞中从“使命担当、实践创新、未来行动”三个维度强调西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成果与规划。西城区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蔡冬梅明确强调“未来将深化全员心育、积极心育、校本心育、校家医社协同工作,为青少年终身发展筑牢心理基石”。讲坛进一步凝聚了医教协同,实现了“双轮驱动”,为教育机构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五年来,一直坚持将“政府关切、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核心话题作为主题,通过深耕,讲坛进一步凝聚了跨领域共识,未来将深化‘医教融合’机制,全力推动心理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让科学干预更早一步、更近一步。
医教协同,品牌效应初显,构建心理健康生态圈。作为西城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品牌项目,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坛已连续五年为区域心理健康工作注入创新动能。每一届讲坛主题均紧扣时代脉搏:2021年聚焦“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健康成长”,呼吁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构建支持性环境;2022年倡导“陪玩伴学,乐享成长”,探索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促进模式;2023年提出“在家庭内表达爱”,强化家庭作为心理健康第一道防线的作用;2024年创新“在文化中寻找心灵良方”,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心理疗愈智慧;2025年以“在不确定性中衍化生机”破题,回应数字化时代青少年成长挑战。据统计,累计覆盖家庭超10万户,为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西城经验”。主办方表示,将持续以品牌化、专业化、普惠化为方向,推动心理健康服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赋能”。
讲坛通过小鹅通平台同步直播,永久开放往届内容回看功能,构建“西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资源库”。
责任编辑: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