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惠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洛社镇)加速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区域协作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苏楠 记者程晖报道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日趋紧迫之际,如何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如何扎实有效培育新质生产力?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对这些重大课题,江苏各地积极探索、努力筹划、大力推进。
江苏省惠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惠山高新区”)作为江苏省重点打造的省级高新区,承担着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重要责任,也是兑现“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的重要着力点。
“通过深化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整合和完善金融链、产业链、科技链、创新链、人才链等五链,实现全要素、全方位、全系统推进,是实现点状突破和引领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江苏省惠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洛社镇党委书记张仁洪表示,作为近代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与“苏南模式”重要实践地,惠山高新区正以航空航天产业为突破口,实现从传统制造向高端科创的华丽转身。
近4年来,该高新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锚定空天产业新赛道持续发力,成功吸引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平台、优质项目、头部企业落地开花,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链生态初步成型,正在成为中国空天产业创新与发展的一股新势力。
6月12日,“惠聚蓉城 航启新程”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暨惠山高新区投资环境推介会在成都举行,以“历史厚度+科技高度+产业深度”的三维叙事,向成渝地区展示这座千年古镇的产业跃迁之路。
本次活动由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无锡(西三角经济区)创新合作中心主办,江苏省惠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办,百余位航空航天领域链主企业、高校院所及金融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探产业合作新机遇。活动期间,同步举行新闻发布会,旨在深化跨区域产业协同,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维推介:解码高新区空天产业基因
无锡市惠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强表示,航空航天产业是前景无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都作为产业的“先行军”和佼佼者,目前已建成航空动力实验室等国省级创新平台30余个,构建了“研发设计+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商业航天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与成都一样,惠山发展空天产业基础扎实,2021年惠山高新区获得了无锡市唯一一家市级航空航天产业园的牌子,并围绕产业园发展制定了12条专项政策。已有蓝箭航天可复用火箭产业基地、匈牙利玛格努斯航空整机项目、西工大碳基复材项目、云遥宇航多功能气象卫星生产基地、航天宏图华东卫星遥感研发应用中心等一大批项目落地,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
无锡(西三角经济区)创新合作中心主任尹清涛介绍,成都是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创新策源地”,无锡惠山高新区则是“产业转化强磁场”。两地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耦合。惠山高新区设立有总规模55亿元的3支产业母基金,引进了总规模50.19亿元的7支航空航天产业基金,支持校企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重点支持航空航天领域“0到1”的技术突破与“1到100”的规模化应用,制定实施“羲之人才计划”等引才政策,支持优秀学子跨地域研学。期待与成都的链主企业共谋发展,与成都的高校院所共建生态,与成都的创新人才共赴星辰。
重磅签约:构建跨区域产业协同矩阵
活动现场进行了江苏省惠山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链合作联盟聘书发放,联盟成员涵盖高校院所和国央企、民营企业、基金公司,旨在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
现场还进行了政银项目签约与产业项目签约。宁波银行无锡分行等6家银行与惠山高新区签订政银合作协议,为园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低空经济人才基地项目、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项目、新能源航空器总部项目、航空试验装备无锡基地项目等多批产业项目、科技项目与基金项目集中签约,涵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科技创新平台等领域,签约项目总额109.5亿元,进一步夯实了高新区的产业根基。
全链保障:筑牢空天产业发展基石
近年来,江苏省惠山高新区持续推出一系列诚意满满的“优享礼包”,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即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助力长三角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水平。
政策方面,制定符合高新区发展方向和产业特色的“1+1+3”产业政策;土地供给方面,创新推出“弹性年期+定制化供给”模式;人才引进方面,出台实施了《“羲之人才计划”创业顶尖人才团队项目实施办法》,构建“双轨制”激励政策;基金配投方面,坚持“产业+金融”的发展模式,设立总规模55亿元的3支产业母基金,引进总规模50.19亿元的7支航空航天产业基金;生活配套方面,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一站式集成受理各项人才业务。诸项举措,诚意满满。
此次推介活动,不仅是一次产业资源的对接会,更是一次发展理念的交流会。随着长三角与成渝地区的产业协同不断深化,惠山高新区正以开放姿态拥抱全国创新资源,为中国空天产业发展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