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广东为共建更具活力与魅力的人文湾区注入新动能

2025-08-04 16:00 中国发展网 胡钊 、朱丽莎 记者皮泽红

中国发展网讯  胡钊 、朱丽莎  记者皮泽红报道   8月2日,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活动在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服装服饰非遗工作站(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联合承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粤港澳三地约120个非遗品牌及相关企业参与。活动以“一秀一展一会”为载体,全方位呈现湾区非遗品牌在传承与创新中的探索成果,生动展现非遗与旅游、科技、时尚等领域深度融合、相互赋能的鲜活实践,尽显“美美与共”的多元文化图景,为共建更具活力与魅力的人文湾区注入新动能。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领导、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21个地市文化和旅游部门行政代表,以及粤港澳三地非遗相关企业、非遗传承人代表等300余人参加活动。

非遗赋能·创新实践

激活人文湾区非遗新动能

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保护实践创新案例及品牌活动广泛聚合广东省21个地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粤港澳三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相关保护单位及企业等多方力量,聚焦非遗助力人文湾区建设、赋能“百千万工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三大方向,集中发布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与可推广性的非遗保护实践创新案例。这些案例系统梳理了大湾区非遗保护工作的阶段性成果,通过总结提炼各地在非遗宣传展示、传承人培育、生产性保护、跨界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破解非遗保护中存在的传承乏力、创新不足、市场对接不畅等难题,为各地开展非遗传承利用提供了路径指引和实操借鉴。

在交流环节,入选案例单位代表分享了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思考:澳门大三巴哪吒庙值理会青年部理事长郭柏妤以《世遗+非遗——澳门哪吒信俗的传承与实践》为例,实证人文湾区建设的广阔前景;广东醒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围绕非遗助力“百千万工程”分享了《广清联合,醒狮带动山乡经济大发展》的探索故事;广州酒家集团品牌管理总监苏鸿飞以《从非遗力到市场力,广州酒家的文商旅跨界融合之路》为题,介绍新时代文旅融合的路径。

为进一步提升广东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新范式,活动现场发布了广东系列非遗重大活动,包括:佛山市2025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活动——以千年庙会为基底,打造沉浸式非遗嘉年华;梅州市“‘梅’好时光 客韵流芳”2025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交流活动——呈现“围屋里的非遗交流展示”创新体验;茂名市2026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展示非遗赋能“交农文旅商”融合新场景。通过非遗大巡游、非遗项目展示展演、非遗现场体验交流等形式,让市民游客全方位感知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遗资源禀赋,感悟广东非遗的独特魅力。同时,为展现非遗传承人风采,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联合新浪微博发布“广东非遗传薪者计划”,以“个人账号孵化+市场通路拓展”模式,打造广东非遗展示与交流新平台。

时尚湾区·非遗新造

非遗品牌共秀岭南新风潮

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时尚之夜集结粤港澳三地22个非遗服装品牌,集中展示一批创新设计制作的非遗服装服饰作品,深度运用广绣、潮绣、抽纱、瑶族刺绣、香云纱染整技艺、墩头蓝纺织技艺、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瑶族扎染、潮式旗袍制作技艺、利工民汗衫背心制作技艺等广东非遗代表性项目,彰显开放包容、多元共生、与时俱进的岭南文化特色。非遗服装秀还将竹编、玉雕、宫灯、剪纸、木偶戏、丰顺埔寨纸花等非遗作品与现代时装跨界融合,拓展了非遗在时尚领域的应用空间,生动呈现大湾区非遗与时尚交融共生的独特美学风貌。

非遗服装秀以“传承”为轴线,串联“祖辈的坚守·父辈的突破·新生代的超越”三幕篇章,通过讲述三代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传承故事,展现从坚守本真到跨界创新,最终实现时尚进化的脉络,生动诠释非遗在时光长河中生生不息的传承活力。活动中,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府婚礼习俗、粤剧、皮影戏(陆丰皮影戏)、狮舞(广东醒狮)、过山瑶民间传统舞蹈等非遗项目与现代秀场有机融合,客家山歌与AI电子混音联袂登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内涵深厚、体验新颖的沉浸式非遗魅力盛宴。此外,秀场入口特别设置互动展示区,集中展示高州木偶戏《新嫦娥奔月》及粤绣(广绣)、香云纱染整技艺、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传统美术、传统植物染色等相关非遗服装服饰产品,彰显时尚性与艺术性,让观众零距离体验非遗之美,开启非遗可见、可听、可触、可穿的全新体验模式。

万象生机·五行相生

力展湾区非遗创意新图景

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创意展以“非遗万象生机”为主题,通过87个非遗品牌、约100项非遗项目、200多件非遗展品,以五大篇章凸显广东非遗魅力:“水·万物之源”篇章,展示疍家渔船、龙舟等非遗项目,呈现岭南水脉的鲜活特质;“木·生生不息”篇章,通过广绣、木雕等非遗项目,揭示木材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价值与传承力量;“火·淬炼新生”篇章,以石湾陶塑等非遗项目为载体,引领观众领略岭南非遗精华;“土·文明深耕” 篇章,借助香云纱染整技艺等非遗项目,深刻体现土地对传统文化的滋养;“金·凝萃生发”篇章,以西关铜器等非遗项目为代表,彰显匠人精湛技艺与精巧构思。

为增强观众参与感、体验感,展览设置“五韵寻踪”互动环节。观众可在五大展区收集“金木水火土”对应印章,通过拼接图腾领取茶礼。此外,展览还开设古琴斫制技艺、传统香制作技艺、广州泥塑、佛山木版年画等体验课程,引导观众在手作中真切感受非遗的独特乐趣与文化温度。本次展览持续至8月31日,将成为公众体验大湾区非遗“好看、好听、好玩、好吃、好用”的重要平台,推动非遗真正走进大众生活,焕发出更为蓬勃的时代生机。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