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探测从科学探索迈向产业驱动新阶段
——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摘要:9月4日,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本次大会以“聚焦深空经济,引领产业未来”为主题,提出深空经济概念框架,系统梳理深空探测十大产业方向,通过专家报告、政策解读、高端对话等形式,共同探讨并深入分析全球深空经济发展态势,紧抓“十五五”战略机遇,共商创新发展路径、共筑产业生态体系。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 白 雪
9月4日,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本次大会以“聚焦深空经济,引领产业未来”为主题,提出深空经济概念框架,系统梳理深空探测十大产业方向,通过专家报告、政策解读、高端对话等形式,共同探讨并深入分析全球深空经济发展态势,紧抓“十五五”战略机遇,共商创新发展路径、共筑产业生态体系。
大会的举办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正式从技术突破、科学探索迈向经济赋能、产业驱动的新阶段。深空经济有望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也是拉动航天升级、培育创新动能、重塑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为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40年全球规模预计达万亿美元
当前,全球深空探测已从科学探索迈入“资源开发—产业落地”新阶段,地外资源开发、深空能源利用、太空旅游等“深空经济”新业态加速涌现,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领域。
据了解,本次大会创新性提出并阐述了“深空经济”概念框架。深空经济兴起和服务于深空探测活动,是支撑深空探测所需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设施建造、科学探索、资源开发、运营支持及应用服务所形成的新兴经济业态,具有前沿性(技术创新引领)、稀有性(关注地球稀缺资源)、探索性(超越现有认知)和多元性(全新治理方式、多元主体参与)等新特征。
深空经济与太空经济相比有一定区别。深空探测实验室总工程师史平彦介绍,太空经济一般指人类围绕地球及近地空间开展的各类空间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航天设备制造、卫星运行及运营、卫星应用及服务等产生的经济活动。深空经济除这些内容外,还包括了对地外资源的开发利用,比如对月球、小行星等的探测和物质资源的利用,是从地外星体获取各类物质和资源,这和太空经济有本质区别。
同时,本次会议还探索提出深空资源开发、深空互联网、深空能源、深空生物、深空运输、深空智能、深空建造、深空旅游、深空安全、深空文化等深空探测十大产业方向,预计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
近年来,全球深空探测领域活跃度持续攀升。“各国都争先恐后制定各类深空探测活动的计划,参加的国家和机构也迅速增加。”史平彦以美、欧两个经济体为例介绍,从2021~2023年度每年都有超过300亿美元的投入,深空探测领域的探测活动以及由此而带动的其他科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经济活动也随之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深空探测活动也由原来的认知探测转变为认知探测和资源利用并重的阶段,对地外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由此加速形成深空经济的雏形。
商业力量成为重要推动力
商业航天力量正成为深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推动力。业内专家介绍:“10年前,我国拉开了商业航天发展的序幕,现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目前,30多家火箭公司、600余家卫星及空间应用公司分布于全国各地,一些新技术得到了突破,一些新的火箭卫星产品填补了空白,一些新的航天产业正在兴起。”
近几年来,国外私营公司的探测器陆续着陆月球,尽管成功率低,但这标志着商业探月时代正在来临。业内预测,不久的将来,火星商业探测也将悄然而至。
纵观国内外近年来广泛开展的月球、行星、小行星等系列深空探测活动,带动了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的巨大进步。深空已经成为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值得关注的是,深空探测领域正在由原来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转向政府牵引、市场积极参与的开放式发展转变。美国私人公司直觉机器公司(IntuitiveMachines)在2024年2月成功软着陆其“奥德修斯号”着陆器,成为全球首家实现此成就的民营公司。这意味着商业航天力量在深空探索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史平彦看来:“商业航天飞速发展,迅速成长壮大为航天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也为深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强的内在推动力。”
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盛希泰表示,中国正通过政策赋能、资本助力与技术创新破局,技术成果频出,同时构建“国家队+民营”双轮驱动生态,拓展国际市场,加速低轨卫星组网,推进深空探测规划。“生态构建、资源整合等是竞争核心。”盛希泰呼吁耐心资本支持,助力中国航天迈向深空时代。
深空探测实验室多维度发力
深空探测实验室作为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国家航天强国战略需求,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的国家级科创平台,在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
深空探测实验室副主任于继科表示,当前,全球深空探测已从科学探索迈入“资源开发—产业落地”新阶段,面向地外资源开发、深空能源、太空旅游等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深空探测实验室将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深空产业链培育,特别是深空探测实验室已经启动建设空天技术高水平成果转化基地,牵头组建深空探测产业基金和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先导基金等等。
围绕深空探测十大产业发展路径,深空探测实验室从技术突破、产业孵化、链条协同、生态构建四大维度推进产业化工作,深空探测实验室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合肥公司副总经理常军介绍:“一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积极打造空天信息供应链新质产业链培育及空天信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的产业孵化载体,这也是全国范围内首个深空探测领域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基地;三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牵头成立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构建协同转化‘资源网络’;四是设立组合基金为成果转化注入‘金融活力’。”
据了解,未来,深空探测实验室将致力于推动科学、工程、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搭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高效联动的创新生态,为深空经济发展提供从科研突破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支撑。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