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北京朝阳区建成“1+5+4+N”金融服务矩阵

2025-09-11 12:14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付朝欢报道 日前,记者从2025年服贸会获悉,北京市朝阳区金融服务矩阵功能持续完善,覆盖面持续扩大,已建成“1个综合服务平台、5大金融服务、4类优质政策及N个行业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朝阳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北京市国际金融主聚集区,朝阳区近年来聚力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紧抓“两区”建设机遇,立足“国际金融主聚集区”功能定位,持续打造金融业双向开放新高地。 

金融“五篇大文章” 成果丰硕

记者在服贸会金融展区朝阳展台了解到,朝阳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针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在科技金融方面,朝阳区精准服务“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人工智能产业金融服务团”的成立、“AI+金融”的场景应用、科技园区金融服务试点均昭示着朝阳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升级。

在普惠金融方面,朝阳区制定发布《朝阳区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方案》,旨在完善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优化区域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今年以来已累计备案项目3824个,备案金额达125.7亿元。 

此外,在绿色金融方面,朝阳区力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ESG特色标杆区;在养老金融方面,朝阳区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构建“适老化”服务生态圈,打造家门口的养老生态圈;在数字金融方面,朝阳区打造了跨境融合的智慧金融新范式,从众多创新实践不断提升跨境金融便利化水平。

持牌金融机构已达1852家

作为“首都国际金融主聚集区”、“国际保险+再保险中心”,朝阳区秉承着高品质、全牌照、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在北京全市乃至全国各金融业发达城市中,形成了独有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渣打证券、曼福再保险北京分公司等标志性外资金融机构持续落地。目前,朝阳区的持牌金融机构已达1852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367家,占全市外资金融机构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朝阳区云集了100%的汽车金融公司、100%的外资再保险公司、80%的外资法人银行、80%的外资及合资保险公司、70%的国际证券交易所代表处等。

朝阳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融业作为朝阳区重要产业之一,区域贡献持续攀升,2008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98%,税收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94%,已成为朝阳区主要支柱产业。

上市公司已达146家

朝阳区在大力吸引标志性金融机构落地的同时,也持续高水平推进资本市场发展,近几年上市企业数量呈稳定增长态势,科技属性强、国际化特征显著。截至目前,朝阳区共有上市公司146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55家,境外上市公司91家,主要分布在工业、通讯服务、信息技术、金融等领域。

同时,朝阳区也在全力打造国际主权财富基金港,积极发挥朝阳区外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国际商会、外资金融机构高度聚集的优势,主动出海,精准对接,致力将朝阳区构筑成为国际资本交互枢纽。近几年,朝阳区先后吸引穆巴达拉、PIF等国际主权财富基金在朝阳设立分支机构。

 朝阳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朝阳区持续完善上市工作五大体系,加强上市服务顶层设计,推进企业上市前、上市中、上市后三个阶段各类事项的协调解决。

北京自贸区正式揭牌以来,朝阳区积极推进金融领域扩大开放与先行先试,努力当好“两区”建设排头兵。据悉,在北京市“两区”建设“五个一批”中,金融领域突破政策7项,占全区的54%“两区”建设标志性项目14项,占全区的78%。

地方金融组织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补充。展板显示,截至目前,朝阳区共有152家地方金融组织及分支机构,其中包括48家融资租赁公司、51家典当行,25家典当行分支机构等。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机构服务了部分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触达不到的市场主体,对服务实体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打造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近年来,为构建开放便捷的国际化环境,朝阳区推出一系列核心举措。朝阳区建立1+5+N”工作机制,从支付便利化、生活服务升级、签证来京简化、就业创业支持、涉外环境优化五大维度打通外国人在京生活与办事堵点,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以支付便利化为例,朝阳区联合蚂蚁集团在蓝色港湾打造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全区重点商圈、景区、酒店、博物馆及所有医疗机构100%覆盖外卡POS机,商圈步行街覆盖率城六区第一。

责任编辑:付朝欢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