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十载恒心,聚念“微”来—中国智造的抗癌“微球”答卷

2025-09-11 17:16 中国发展网
行业垄断 自主研发

摘要:这款以聚乙烯醇为原材料,经专利工艺合成的蓝色微球,凭借三大核心技术突破改写了行业格局。

中国发展网讯   在中国介入医学波澜壮阔的发展长卷中,一段关于创新、坚守与突破的华彩篇章已书写了十年。2015年,一颗全国产载药微球破土而出,其是由苏州恒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CalliSpheres®可载药栓塞微球正式获批上市,填补了国内载药微球领域的空白。十年后的今天,这颗闪耀着“中国智造”光芒的微球已通过美国FDA、欧盟CE双重认证,走进全球数千家医院,为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患者筑起一道生命防线,更成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破局之作:从“跟跑”到“并跑”的创新征程

本世纪初,全球载药微球市场被进口产品垄断,单次治疗费用高昂,而且在药物兼容性、粒径规格等方面未必完全适配中国患者的病情特点,让许多中国癌症患者望而却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恒瑞医疗开启了自主研发之路。

2015年9月,恒瑞集团正式进军医疗器械领域,成立苏州恒瑞迦俐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此平台实现CalliSpheres®微球的临床转化。这款以聚乙烯醇为原材料,经专利工艺合成的蓝色微球,凭借三大核心技术突破改写了行业格局。

CalliSpheres®微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载药栓塞治疗领域从跟跑实现了并跑。2017年7月,CalliSpheres®通过欧盟CE认证,获准进入欧洲及亚非市场;2018年9月又喜获美国FDA 510(k)认证,成为首个获得国际主流市场认可的国产载药微球,迈出了“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而在2018年获得FDA认证后,恒瑞医疗微球的核心技术也于今年正式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发明专利授权确认,这标志着中国企业首次在全球载药微球技术底层工艺与核心材料领域,构筑起知识产权长城。

临床验证:千例数据构筑的生命防线

十年耕耘,学术为证。截至目前,围绕CalliSpheres®微球的研究已形成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体系。

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中国研究者带着CalliSpheres®的临床数据频频亮相。2018年3月,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APSCVIR)年会上,10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口头报告;同年美国介入放射学会年会(SIR)上,5项研究获得展示机会,其中吴刚教授(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摘要荣幸选为“特色摘要(Featured Abstract)”;在欧洲肿瘤介入大会(ECIO)和全球栓塞技术研讨会(GEST)等顶级学术盛会上,CalliSpheres®的研究成果累计获得17次口头报告和6次壁报展示的机会,充分彰显了国际学界的认可。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许林峰团队在《J Cancer Res Clin Oncol》发表全球首篇载药微球治疗肝癌外实体瘤的研究,证实其对软组织肉瘤的安全有效性。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肿瘤介入治疗的理论体系,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技术强国:科技之光温暖万千家庭

从苏州研发中心到全球临床舞台,CalliSpheres®微球的十年历程,正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的缩影。随着恒瑞医疗微球的核心技术于今年正式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发明专利授权确认。标志着中国企业首次在全球载药微球技术底层工艺与核心材料领域,构筑起知识产权长城,吹响了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嘹亮号角,也成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走出去”的典范之作。

十年,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站在十年的历史节点上,CalliSpheres®微球的征程仍在延续。当前,其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癌症疫苗等创新性治疗方案的联袂探索正成为新的学术热点,旨在为患者构建“局部+全身”的立体化治疗新模式。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研发,除普通栓塞用药外,与纳米级药物联袂使用等多种前沿趋势也逐渐显露。与此同时,载药技术的革新、个性化微球方案的定制以及适应症的不断拓展,仍在持续进行。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CalliSpheres®微球将继续以其创新的底色、科技的成色和民生的底色,推动中国介入医学迈向新的高度。它将继续作为中国智慧的优秀代表,在全球介入治疗的舞台上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

十载恒心,今朝显锋芒。CalliSpheres®微球的十年,是中国介入医学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民族医疗器械产业从追赶到引领的生动实践。愿下一个十年,这颗承载着生命希望的“中国芯”,能继续精准导航,击退病魔,为健康中国的伟大蓝图,注入更加磅礴的“介入”力量!

责任编辑:杨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