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服贸会配套活动聚焦智能制造与电源产业发展
摘要:当前电源技术正朝着高效化、清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行业需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衔接,推动关键技术突破
中国发展网讯 日前,2025服贸会配套活动 —— 中国国际智能制造与电源产业发展论坛、“一带一路” 新能源产业项目推介洽谈对接会在北京举办。活动紧扣 “绿色能源,点亮世界,全球服务,互惠共享” 主题,汇聚政企学研多方力量,搭建技术交流、项目对接、合作签约平台,为智能制造与电源产业发展、“一带一路” 新能源合作注入新动能。
活动开幕式上,多位行业嘉宾发表致辞,结合政策导向与产业趋势,为智能制造与电源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北京大学教授、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理事长其鲁从学术与行业视角出发,强调电源产业在绿色能源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当前电源技术正朝着高效化、清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行业需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衔接,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原司长黄利斌回顾我国工业节能领域政策演进,分析当前智能制造与电源产业面临的政策机遇,提出企业应把握节能与综合利用政策导向,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业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原司长、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金鑫表示,智能制造与电源产业涉及生产安全、供应链安全等多个维度,行业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技术创新,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电能系统分会会长尹鲁章结合协会工作,介绍电能系统领域技术创新与行业协作成果。他提出,协会将继续搭建技术交流与资源对接平台,推动电能系统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世界紧急救援组织秘书长凌金麒从国际合作视角出发,阐述紧急救援领域与新能源产业的结合点。她表示,新能源技术在紧急救援场景中应用前景广阔,期待通过本次活动推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在新能源救援设备、应急供电系统等领域的合作。
主题演讲环节,7 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围绕绿色能源、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等核心议题,分享前沿观点与实践经验,内容覆盖政策解读、技术应用、项目案例等多个维度。
原国务院参事徐锭明深入分析绿色能源与数字技术、知识经济的融合趋势。他指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绿色能源已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而数字技术与智能制造则是提升绿色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支撑。他建议,行业需加强绿能、数知、制造三者协同,构建一体化发展体系,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蒙古国家海事管理局陆港投资主管恩赫乌亚・刚祖里格聚焦蒙古国海运与对外贸易表示,蒙古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而海运与陆港建设是推动新能源产品进出口、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基础。他期待与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项目投资、物流通道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舰船研究院原院长、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原总工程师方书甲结合海洋强国战略,分析智慧海洋工程对电力电源技术的需求。他指出,随着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智慧海洋工程对电力电源的可靠性、稳定性、耐腐蚀性提出更高要求,行业需加大海洋特种电源技术研发,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世界紧急救援组织国际道路救援理事会 IRC 干事长、国际碳世界紧急救援与道路交通应急救援机制中和研究院交通领域高级专家渠桦介绍了全球紧急救援领域发展现状,分析道路交通应急救援中面临的能源保障问题,提出新能源应急救援设备研发与应用是提升救援效率的重要方向,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能源保障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互联网研究院网络研究所所长张旭表示,工业互联网标识平台是打通装备供应链信息壁垒、提升供应链效率的关键基础设施,当前平台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需进一步推动平台在智能制造与电源产业中的应用,实现供应链各环节数据互联互通,提升产业供应链韧性与竞争力。
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产品及解决方案部高级经理郑国栋介绍了禾望电气在光伏逆变器、控制系统等核心产品的技术优势,展示了公司在国内外地面电站项目中的应用案例,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光伏产业技术升级与成本下降。
工信部信息化学物理电源产品监督检测中心 (广东测试中心) 主任、广东志成冠军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李民英分析了海洋工程特种电源的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介绍了当前特种电源技术发展现状,预测未来技术将朝着高功率密度、长寿命、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海洋工程特种电源研发与应用提供方向指引。
活动现场举行签约仪式,三大重要合作项目正式落地,标志着智能制造与电源产业、“一带一路” 新能源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北京电源行业协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共同签约共建 “中国赛能实验室”。实验室将聚焦绿色能源与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开展新型电源技术、智能控制算法、节能装备等研究,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实验室的建立,将填补行业在绿色能源与智能制造融合领域的研发空白,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人才储备。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互联网研究院网络研究所与相关企业签约,共同推进 “全国工业装备供应链 + 工业互联网标识平台建设”。项目将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技术,打通装备供应链上下游信息通道,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协同调度、质量追溯等功能,提升装备供应链效率与透明度,助力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世界紧急救援组织与国内新能源企业签约,达成 “一带一路” 紧急救援采购项目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开展紧急救援新能源设备采购与供应合作,重点提供应急供电系统、光伏救援设备、储能设备等产品,提升沿线国家紧急救援能力,推动新能源技术在国际救援领域的应用,为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国际合作注入新内容。
本次中国国际服贸会配套活动的举办,为智能制造与电源产业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为 “一带一路” 新能源项目对接提供了重要契机。随着签约项目的推进,以及产学研各方的深度协作,绿色能源与智能制造领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与国际产业合作贡献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