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2025 运河牡丹文化周——牡丹产业创新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共探牡丹产业发展新路径

2025-05-07 16:17 信阳日报

4 月 28 日,“2025 运河牡丹文化周——牡丹产业创新交流研讨会”在通州区一方健康谷圆满举行。作为“潮运东方 国色芳华——2025运河牡丹文化周”活动的其中一环,此次活动由通州区委宣传部、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漷县镇人民政府主办,华顺德国际文旅承办。来自政、产、学、研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和行业领袖,聚焦“运河牡丹产业创新与国潮经济新范式”,围绕牡丹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瓶颈及突破路径、科技赋能牡丹文化传播创新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聚焦科技赋能,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牡丹国际研究院院长成仿云深度剖析北京牡丹发展潜力,指出漷县镇以运河串联北京、洛阳、菏泽的文化脉络,具备独特优势。借助科技力量推动牡丹在化妆品、康养、药用等领域的开发,同时弘扬牡丹“包容精神”的文化内核,打造全新生活方式,助力北京成为中国牡丹的展示窗口。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芍药科多样性与种质创新团队负责人舒庆艳指出科技对牡丹文化传播的支撑作用,倡导将科研知识转化为科普内容,深入挖掘牡丹的中药文化,并利用技术实现牡丹四季开放。在产品开发方面,她建议通过废料深加工降低成本,例如将牡丹应用于饲料添加、从种壳提取抗衰老成分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文忠则指出,芍药作为牡丹的“近亲”,在中药材、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其杂交技术可拓展牡丹产品的多样性,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助力牡丹生物科技产业化进程。

创新文旅融合,打造“运河牡丹”超级IP

在探讨科技重塑文旅体验及 “牡丹 + 运河”IP 联名策略时,专家们纷纷提出前瞻性观点。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刘继国分享了菏泽牡丹产业化经验,谈及运河牡丹,他认为其林下种植颇具特色,建议打造林下康养牡丹示范地。同时应深度挖掘北京本地及南北运河文化,与菏泽打造黄河牡丹文化形成呼应,打造运河牡丹文化 IP,开发系列文创产品,促进产业发展。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韵江提出牡丹文旅需叠加“审美+功能+传播”多维资源,破解季节性短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杨剑飞指出运河文化与牡丹文化的结合需强化“水木共生”的叙事,通过数字文创、影视联名等形式塑造年轻化、国际化文化符号,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朱敏表示,通州运河牡丹园应着重挖掘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其他著名牡丹产地形成差异化发展,未来应聚焦多元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专家、绿潮工作室创办人朱群芳教授提出,应以牡丹园植物群落为基础,优化花期连续性和多样性,融合大运河文化、牡丹文化与康养文化,聚焦服务“一老一小”,打造集科普研学、康养生活、林下经济于一体的文旅融合示范区,构建副中心具有IP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

分享实践经验,探索多元发展路径

企业代表们从实践角度分享了在文创、化妆品等领域的经验。陕西村上文旅集团董事长、陕西袁家村核心团队负责人郭强提出“文旅+产业+合作社”模式,打造集研学、康养、消费于一体的“乡村生活综合体”。华蓝瑞兆文旅执行董事赵峥建议开发牡丹音乐节、元宇宙体验等新业态,注重经济测算与融资创新。菏泽诚美牡丹产业园李洪勇介绍了牡丹种植与盆栽培育成果,指出丰富牡丹花期品种、延长观赏期的重要性。迷奇生物科技董事长张志利看好牡丹在消费品领域的科技赋能潜力,期待共建文创产业生态圈。全国高校校友经济生态圈联席秘书长刘庆顺认为文旅项目要注重故事讲述、IP 打造、产业链构建和服务提升,并推动牡丹与医药健康产业融合。

产学研协同发力,推动产业落地发展

会议期间,漷县镇人民政府与华顺德国际文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运河牡丹产业集群建设。同时,“运河牡丹核心文化体验区共创计划”也正式启动。

“共创计划”由北京林业大学牡丹国际研究院、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运河牡丹文化研究交流中心、陕西村上文旅集团以及华顺德国际文旅五家单位共同发起,旨在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区域协同效应,推动运河文化与牡丹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运河牡丹文化研究交流中心负责人、华顺德集团总裁纪培斌表示,北京牡丹需借势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优势,形成“可体验、可传播、可变现”的超级IP,未来将推动牡丹与健康、非遗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运河牡丹历史文化遗产体验区”。

研讨会最后,通州区漷县镇副镇长王文亮对与会的文旅行业专家及山东菏泽领导表示诚挚感谢,表示在听取专家和企业代表发言后收获颇丰,表示政府、专家、企业需协同发力,希望以“运河牡丹核心文化体验区共创计划”的发布为契机,补足牡丹园在文化与产业结合、效益转化等方面的短板,深挖文化符号,延长产业周期,推动牡丹文化在漷县扎根落地。

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琼做总结发言,指出政府在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方面的作用,鼓励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期望各方携手推动通州区及全国牡丹产业繁荣。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牡丹产业的发展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凝聚了各方智慧与力量,也为运河文化与牡丹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合作推进与计划实施,运河牡丹有望成为特色文旅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牡丹花开产业兴”的美好愿景,推动牡丹产业在科技、文旅、经济等多个领域实现融合创新发展。诚邀各界同仁参与共创,共同书写牡丹产业的新篇章。(信阳日报)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