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以创新的能量储能技术工艺抢占新质储能蓝海 重庆铜梁区携手国家专利企业开启新型储能产业变革

2025-05-09 11:13 信阳日报

为响应重庆市提出的“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重塑”发展要求,同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助推器”。近日,在重庆市政府指导下,重庆铜梁区与重庆碧霖聚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对该公司所持有的《大温差不相变储能系统装置》国家专利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使创新的新型储能(冷热能量)技术在冷链产业中实现技术创新和装备产业化,助力重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1.jpg

按照《重庆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要求,重庆正在优先发展“空天信息、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氢能核能及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低空经济”6个高成长未来产业,探索发展“脑机接口及脑科学、光子与量子技术、沉浸技术”3个高潜力未来产业。

2.jpg

作为重庆六大未来产业之一,新型储能的发展备受关注。

记者了解到,本次合作协议签署后,将同步启动以储能(冷能)技术在冷链行业的技术创新,设备工艺建设,并依托区块链溯源系统与供应链数字平台,推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升级,助力重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铜梁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技术的突破不仅重构产业价值链条,将催生新型高效储能,智慧能源管理、柔性电网调度等新兴业态,将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3.jpg

那么,这一技术有何优势?

据统计,当前在能源使用中,约20%发电量用于制冷领域,而该技术可实现三大行业革命性降本:“在冷链仓储方面,峰谷电价模式下能耗成本直降60%;在运输制冷方面,全程运营成本缩减65%;在建筑空调方面,实现综合用能费用节约50%,尤其在高负荷场景(如极端高温天气)中,系统可瞬时释放储备冷能,破解传统技术工程中制冷量不足的行业痛点。”专利所有人宋皓介绍说。

4.jpg

此外,区别于传统电化学、重力等以"能源"为载体的储能模式,该技术直接以终端所需的冷/热能量进行存储,实现三大突破:消除能源-能量多级转换损耗,用户侧综合能效提升30%以上;供电可以使用低至48V的电压应用,保障时间缩短至30分钟,可全兼容光伏、风能、小水电等波动性清洁能源;冷能储能密度是传统电池5倍,是冰蓄冷储能(7℃温差)能量质量密度的9倍,突破了原有技术工程某些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团队攻克200℃宽温域内介质稳定态难题,创新研发具备6.2kJ/kg·K超高比热容的专用储能介质,配合大温差换热器非相变控制技术,形成"材料-装置-系统"三级技术护城河。用户侧设备兼容性强,无需改造既有电网设施即可实现无缝接入。

新型以冷热量储能理论和技术的此次示范在传统的储能技术中另辟蹊径,未来实现产业化将会助力于能源更高效的使用。(信阳日报)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