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中建八局上海公司在云南“智”造绿色未来

2025-05-16 17:43 咸宁新闻网

近日,中建八局上海公司班德村光伏发电项目(二期)在施工中运用多项智能建造技术,涵盖卫星地图与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无人机巡航辅助场地规划技术及无人机物流运输技术,以智能设备和数字化平台,助力“科技建设赋新未来”。

项目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占地面积约1291亩,光伏板覆盖区域达到约145万平方米,将安装超过12万块光伏板。项目总装机容量约88兆瓦,年发电量可达1.3亿度,可供应5万户家庭一整年的用电量,同传统火力发电相比,本项目光伏发电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730万棵大树一年的吸碳量。项目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为当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天眼”巡山  

项目地貌复杂,分布着大量陡峭悬崖、幽深山沟,局部地段甚至存在近乎垂直的90°断崖。面对如此艰巨的地形勘察任务,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了卫星地图与无人机协同作业的高效模式,先通过高清卫星图定位施工区域,再用无人机采集低空视角地貌信息,最后由项目技术团队整合成三维沙盘模型。

“整个沙盘模型由10余个数据方阵组成,每个方阵需通过300至500张航拍图构建,目前已累计采集7000余张影像资料,这些数据是生成精准模型的关键。”项目技术工程师叶林曦介绍道。通过三维可视化呈现,原本复杂的地形地貌得以直观展现,为后续道路选线设计、材料运输路径规划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云端探路  

在全长14公里的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无人机充当先遣部队进行巡线,沿线标出施工风险地段和需要征地的范围,并记录飞行过程GPS信息。技术团队根据回传的数据,在三维沙盘上推敲铁塔布局、校对线路走向,通过路径演来验证设计能否实行,进而指导实际施工。

空中力士  

崇山峻岭之中,无人机成了钢铁力士,吊运施工材料,于云端往来穿梭,这些铁臂膊最大能吊起50千克,它们越过悬崖沟壑等不利地形,把混凝土,钢支架准确投送到作业点,速度比人工搬运效率提高约60%。新方法让材料运输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也让工友远离攀爬陡坡、高空负重的危险作业。(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