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从“设计独舞”到“全链协同” 中国五洲集团以BIM技术锻造行业新质生产力

2025-05-21 11:19 人民政协网

建筑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而数字化转型则是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作为工程设计领域企业,中国五洲集团凭借多年的行业深耕,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为核心引擎,率先开启工程数字化设计新纪元。从传统二维图纸到三维数字化模型,从单一设计环节到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探索到全面赋能……作为国内最早将BIM技术引入烟草工程的设计单位之一,中国五洲集团把BIM技术提升作为企业“苦练内功”的必修课,成为行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探索:从“经验驱动”到“思维重构”

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参与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

2000年,我国开始引进BIM技术,并在2005年首次将其应用于国内项目。这一阶段,我们对BIM的认知和应用还比较有限。直到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试点工作方案》,标志着国家相关部门对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给予了重视和支持,推动了BIM在全国建筑行业的普及。

同年,在昆明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中,五洲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一新趋势,首次尝试利用BIM技术建立了建筑和机电全专业模型。

中国五洲集团烟草行业业务负责人介绍,烟草工程因其工艺复杂、环境严苛、设备密集等特点,对设计精度和协同效率要求极高。传统设计模式依赖二维图纸和人工经验,易出现管线碰撞、施工返工等问题,严重制约工程质量和进度。“对此,我们在昆明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中尝试利用三维建模优化机电管线排布,减少施工碰撞。”业务负责人表示,一是意识到当时BIM技术的兴起必将带来设计手段的提升和变革,二是因为易地技改项目规模大复杂程度高,而BIM技术正适用于解决这类复杂问题。

据悉,该项目利用BIM技术进行了模型综合和管道综合,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使车间内管线整体排布美观整齐合理,模型碰撞检查也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修改,并保证了施工周期。

“尽管当时BIM概念尚未普及,但这一实践为后续技术深化奠定了基础。”昆明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总设计师如是说。

2013年,柳州卷烟厂“双喜”生产线项目成为五洲BIM技术应用的里程碑。项目团队实现多专业协同建模、碰撞检查、施工模拟一体化,设计效率提升20%,管线综合问题减少80%。BIM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设计思维的重构。

深耕:从“设计独舞”到“全链协同”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中国五洲集团已将BIM技术深度融入工程建设全流程,覆盖立项、设计、施工、运维四大阶段,形成“设计-建造-管理”一体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多个行业标杆项目。

烟草项目BIM负责人告诉记者,BIM工作从投标阶段开始,贯穿了设计、施工、竣工等多个阶段;在施工开始前建立BIM模型并进行碰撞检查和空间协调,及时调整碰撞并采用BIM进行施工交底;充分发挥BIM技术优势辅助图纸会审、工程量计算、钢结构及机电等二次深化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利用BIM技术提高沟通效率,减少设计变更,施工进度明显快于同类项目;项目管理融入BIM技术,由业主、设计、施工、项管共同参与,协调一致,共同解决施工难点;精装深化设计利用3dmax软件制作装修效果动画,可视化后期精装效果,达到室内美观、实用的装修效果。

其中,获得第三届“智建杯”智慧建造创新大奖赛铜奖的铜仁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以BIM技术实现了“全链协同”,成为五洲烟草工程的代表作。“铜仁卷烟厂BIM项目在当时的最大突破是,在烟草建设项目中打破了只有设计单位一家利用BIM技术、发挥不了BIM经济效益的情况。”烟草项目BIM负责人介绍,在项目一开始五洲团队就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协助业主建立BIM管理团队、建立BIM规章制度,并在前期招投标中对施工单位、项目管理单位提出明确BIM要求,利用BIM技术将各建设相关方统一协调,将BIM作用落实到工地上,将BIM价值落实到工程中。

此后,五洲团队又在滁州卷烟厂整体搬迁项目中,将BIM技术运用于设计与施工全过程,最后将BIM竣工模型交付给专业公司进行数字孪生工厂开发应用,并在工厂运营中继续发挥作用。

这些项目通过“全链协同”的BIM应用,给工程参与各方都带来利益和好处。对于业主单位,采用BIM技术,可实现规划方案预演、场地分析、建筑性能预测和成本估算等技术内容;对于设计单位,采用BIM技术,可实现可视化设计、协同设计、性能化设计、工程量统计和管线综合等技术内容;对于施工单位,采用BIM技术,可实现施工进度模拟、数字化建造、物料跟踪、可视化管理和施工配合等技术内容;对于运营维护单位,采用BIM技术,可实现虚拟现实和漫游、资产、空间等管理、建筑系统分析和灾害应急模拟等技术内容。

由此,中国五洲集团的BIM实践从“设计独舞”到“全产业链交响”,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次生产关系的重塑。

引领:从“企业实践”到“行业规范”

面对BIM技术推广中的人才短板与标准缺失,中国五洲集团以“人才体系化”与“技术标准化”双轮驱动,推动行业生态重构。

为推进数字化设计能力的快速提升,中国五洲集团于2020年成立了BIM工作推进组,通过大量的培训和项目实操,在各专业室培养了数十名BIM设计人员,初步形成了BIM设计团队,并将BIM工作范围由烟草行业拓展至化工及民爆行业,由BIM设计延伸至施工现场BIM服务和竣工服务及相应的动画演示制作,有力支撑了项目的投标、展示及服务能力;同时通过数字赋能,有效地识别碰撞、辅助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了设计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中国五洲集团正积极通过“培训+实践”锻造BIM精锐团队,包括对各专业设计人员和每年入院新生进行BIM培训,鼓励设计人员参加图学会考试取证,对专职BIM人员加强工地工作能力培养,落实各专业室BIM人员培养及使用责任并加以考核等。

如今,中国五洲集团已培养了大量的三维设计专业BIM人员,在提高数字化设计能力的同时,也扩大了应用行业范围和应用项目数量。

同时,随着烟草行业技改需求从“量”向“质”转变,中国五洲集团以BIM技术为支点,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近年来,该集团参与了烟草行业的《卷烟厂设计规范》《打叶复烤厂设计规范》《卷烟厂建设控制指标》《烟草行业绿色工房评价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标准的编制工作,并针对烟草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绿色低碳技术应用进行研究,在积极支持行业的工程建设制度和标准体系确立的同时,还将BIM技术应用纳入制度框架,推动设计流程、数据交付、模型深度的统一规范。

从“追赶者”到“引领者”,中国五洲集团的BIM实践驱动烟草工程从“制造”迈向“智造”,为中国建筑设计的“新质生产力”写下生动注脚。正如中国五洲集团有关业务负责人所言:“BIM的价值不在于模型本身,而在于它重构了行业生态,让数据成为新的生产力。”(徐敏)(人民政协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