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滨海县:多点发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5-05-21 11:34 咸宁新闻网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近年来,滨海县立足本地实际,通过产业升级、生态优化、人才汇聚等一系列举措,正全力描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跑出发展“加速度”。 

产业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滨海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黄河故道沿线,葡萄、翠冠梨、西葫芦等林果和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滨淮高速公路沿线,油菜、马铃薯、紫薯等块根块茎类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海港大道沿线,玫瑰、青椒、西兰花、青皮冬瓜等高效农业项目落地生根 。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滨海县依托“滨鲜四海”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积极开展“二品一标”提升行动,“滨淮葡萄”“翠冠梨”“康庄西葫芦”等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扬。 

不仅如此,滨海县农业园区还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黄河故道“世外‘萄’园”葡萄种植基地和“绿水青杉”休闲康养基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采摘新鲜果蔬。同时,万吨冷库项目的建设,为农产品仓储外销和冬季果蔬储备提供了有力保障,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 

在电商领域,滨海县打造300个村集体电商矩阵,让特色农副产品从“田间”走向“云端”。梨花语景区举办的短视频创作大赛,村级媒体账号矩阵发布视频总量704条,视频总浏览量达300万次,极大提升了景区和农产品的知名度 。 

生态优化,打造宜居新农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滨海县始终将生态宜居放在重要位置。深化“五整治一增绿”行动和镇村环境整治,推动全国文明城市镇级点位、省级卫生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同创。对S327、S226等主要道路沿线的房屋进行搬迁整治,项目区总面积49.76平方公里,涉及农户房屋已拆除1572户,净增耕地1108亩。 

开展美丽乡村行动,多措联动开展集镇精细化管理,实施“百千万”美丽家庭建设。以废弃圈舍、旱厕拆除为突破口,聚焦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对主要道路沿线进行重点整治,并常态化排查整治洗沙场、轧石场、废品收购点、黑臭水体等。 

大力实施农房改善项目,康庄新型农村社区108户居民已全部入住、公玉村新型农村社区部分居民也已入住。小岭路黑色化改造东段延伸工程的通车,让全镇交通条件更加完善,村民出行更加便捷 。 

人才汇聚,增添振兴新活力。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滨海县坚持“能带富、善经营、会治理”标准,从种养大户、在外乡贤能人、优秀大学生和退伍军人中选拔储备村党组织书记,为各村配备带富“领头雁” 。如正红镇仁杰村负责人牵头成立昧洋豆制品合作社,发展豆制品加工项目。

同时,用好用活“百名菁英”“定制村干”等政策,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县级建立“村书记后备人才库”,镇级同步储备村干部后备人才。通榆镇桥南社区主任助理小李,作为“百名菁英”人才,在农村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些人才为乡村发展带来新观念、新技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如今的滨海县,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环境美丽宜居,乡村人才不断汇聚。下一步,滨海县将继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加速前行,谱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崭新篇章。(李玉珊  丁胜  李蓥吉)(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