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滨海陈涛镇:以“三早”举措 撬动乡村治理“三实”成效

2025-07-23 14:21 咸宁新闻网

近年来,盐城市滨海县陈涛镇聚焦乡村振兴新形势与基层治理新要求,紧扣“知民情、解民困、安民心”理念,通过“早知道、早整合、早压实”的“三早”举措,推动富民强村、民生福祉、文明乡风实现“三实”成效,下活基层治理全盘棋。 

下好“先手棋”:“三早”举措筑牢治理根基。民生民情“早知道”是前提。该镇组织镇包村领导、村支部书记、村民组长每月开展“户户访”,通过“五问五查”梳理群众在信访稳定、民生实事、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清单,建立动态台账。同时,在19个村组建87个“五老”村情民意协调小组,针对邻里纠纷、婆媳矛盾等开展“微查访”,结合政策导向与本地资源,通过党委会议、村民议事会等科学制定解决方案。 

治理资源“早整合”是关键。镇一级成立矛盾调处中心,联动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形成“1+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今年上半年已化解社会矛盾67起,化解率达100%。村、组则以党群服务中心、村民议事会等为平台,聚焦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小微矛盾开展调解。据统计,今年以来,村组干部与“五老”成员已为村民帮办代办事项392件,发放服务联系卡4.7万余张。 

责任分解“早压实”是保障。该镇构建基层治理责任机制,由1名班子成员牵头、3名部门业务骨干统筹、各村协同落实,按类别、时间、难度推进问题解决,建立“问题销号”制度,形成“群众提议—集体决议—政府办理—结果公示”闭环,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 

打好“组合拳”:“三实”成效惠及民生。富民强村举措实。在增收方面,该镇通过政策兜底、外出就业、产业带动等方式因户施策,群众户均收入同比增长6%。集体经济发展上,五层村4000平方米山芋粉丝特色产业孵化基地带动120户生产加工,助力村集体年增收超20万元;另有2个村盘活校舍建成标准厂房出租,5个村开展物业外包服务,1个村承接全县流浪犬只留检,19个村集体自主经营性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民生福祉增进实。去年以来,该镇完成中心集镇“三纵三横”主干道黑色化、无杆化、绿色化改造5.4公里,建成街道贯通桥梁1座,修建农村硬质道路14条共21公里,安装路灯1234盏,推进排水管网、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工程,惠及群众2.1万人。 

文明乡风改变实。通过“积分制”管理,将环境整治、文明乡风等行为量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群众参与户数达90%,村级事务参与率从不足40%提升至85%。同时,常态化开展“五送”活动,群众受教(惠)率达92%,文明新风尚日益浓厚。(陈海英)(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