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蓝天启航实践团赣江源实践总结:以青春之笔,绘就新时代城乡交融的答卷

2025-07-23 16:32 咸宁新闻网

当航空制造的精密思维与乡土中国的鲜活实践相遇,碰撞出的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具体方案,更是一场关于“青年价值”与“家国发展”的深刻对话。七月的赣江源,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蓝天启航实践团以“五个一”实践为经纬,在共青团石城县委的指导下与赣江源村新文明实践员的带领下,将青春的足迹刻进红色沃土,用专业的力量激活乡土潜能,在“精准对接”与“双向赋能”中,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如何以实干架起城乡交融的桥梁,让“航空报国”的初心与“乡村振兴”的使命在赣江源头同频共振。

一、红色基因的现代表达:在共建中凝聚精神合力

孔良公祠的古柏下,实践团与村党支部的联合活动,超越了简单的历史回顾——当团员用标准普通话复现红军桥上火线入党的誓言,当老党员抚摸军功章讲述“跟着队伍走”的信念,红色基因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成为连接代际的精神纽带。多场主题宣讲中,“从步枪到战机”的强国叙事与“赣江源护水”的乡土责任相互印证,让“担当”二字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实的温度。

这种精神共鸣揭示了一个深层逻辑: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投入,更需精神的传承与凝聚。实践团以青年视角激活红色资源,让“航空报国”的理想与“乡土守望”的情怀在交流中交融,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可持续的精神动能。

二、语言桥梁的时代价值:在沟通中打破发展壁垒

推普行动的意义,远不止于语言规范本身。实践团基于百余份问卷形成的《普通话实用手册》,解决的是“农产品卖不出好价”“政策信息接不住”等实际难题,更搭建了乡村对接现代文明的“通用接口”。当果农用“有机种植”“冷链运输”等术语与客商谈判,当民宿经营者以“研学航线”解读客家文化,语言畅通带来的不仅是交易的达成,更是乡村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性觉醒。

这恰是新时代城乡关系的隐喻:乡村振兴不是被动等待帮扶,而是通过畅通对话渠道,主动参与到全国发展的大循环中。实践团的工作,正是以语言为钥,为乡土打开了一扇望向更广阔世界的窗。

三、专业赋能的深层逻辑:在调研献策中探索共生路径

多份调研报告与发展建议的背后,是航空思维与乡村需求的深度耦合。“莲鳌共生”生态模式的标准化推广,呼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直播助农流程化”方案,将工业生产的“零缺陷”标准转化为农产品上行的竞争力;“无人机护河”“非遗+研学”等构想,则勾勒出“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的乡村新图景。

这些实践超越了短期帮扶的范畴,指向一种更可持续的城乡共生关系——城市的技术、理念与乡村的资源、文化不是简单的“给予”与“接受”,而是通过精准对接形成互补共赢。正如队员们在总结中所写:“飞机的安全飞行依赖每一个零件的协同,国家的均衡发展需要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

四、青春担当的终极答案:在双向奔赴中定义成长

收官之夜,共大礼堂的合唱声里,村民手机的闪光灯与孩童手中的脐橙牌,构成了一幅“城乡共情”的温暖画面。这份共鸣的背后,是实践团与赣江源村的双向成长:队员们带着航空知识而来,却在泥土中读懂了“扎根”的意义;他们教村民说普通话,却从方言里学会了“坚守”的智慧。

这揭示了当代青年实践的本质:不是“施与”,而是“对话”;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寻找坐标”。实践团的“五个一”成果,最终沉淀为一份关于成长的启示——青年的价值,不在于实验室里的精密计算,也不在于象牙塔中的理论推演,而在于能否将专业所长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否在祖国大地的实践中,找到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的交汇点。

离别的汽笛声中,赣江源的山水渐渐远去,但那些手册、报告与约定,已成为城乡交融的种子。蓝天启航实践团的故事证明:当青春的航船锚定“人民需要”的航向,当专业的力量对接“时代命题”的需求,青年必将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出比天空更辽阔的人生答卷,让“强国梦”的蓝图在每一片乡土上,都绽放出鲜活的色彩。(许翀睿 温虹翔)(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