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九台区帮扶车间建设精准发力 全面开启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5-09-08 17:35 咸宁新闻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长春市九台区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将“帮扶车间”创建工作作为促进全区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高位统筹,精心谋划抓落实

九台区高度重视帮扶车间创建工作。一是将创建工作列入全区重点工作任务。坚持区委农办牵头统筹协调,农业农村、人社、财政、乡镇(街道)等多部门协同参与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区级统筹、部门联动、乡镇落实”的帮扶车间创建工作新格局,区委农办定期组织召开调度会,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二是农业农村、人社、乡镇(街道)强化协调联动,开展摸排调研。调研摸排紧密结合各乡镇(街道)内产业布局和劳动力分布情况,深入村屯进行调研摸底,充分了解群众就业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优先选择人口聚集、基础条件较好、产业特色明显的区域布局帮扶车间,确保“建在实处、用在所需”;三是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内生动力。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帮扶车间创建工作的通知》、《九台区帮扶车间创建奖补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支持就业帮扶车间提升创建数量和质量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极大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多元模式,拓宽创建新路径

九台区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原则,积极探索多种建设运营模式,确保帮扶车间可持续发展。一是产业带动型。依托区内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化服务、热力发电等大中型企业,引导经营主体积极创建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稳岗就业。例如,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九台电厂、吉林省九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用工岗位,让8名脱贫劳动力实现了稳岗就业;二是合作发展型。依托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优社,引导经营主体积极创建帮扶车间,让脱贫劳动力以一技之长参与合作社建设发展。例如九台区春江种植业家庭农场 、九台区城子街共同致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1家合作社,提供用工岗位,让47名脱贫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地稳岗就业;三是公益融合型。鼓励企业在帮扶车间融入公益元素,为残疾人、困难家庭成员等特殊群体设置爱心岗位,让更多特殊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岗就业,例如九台区善满家园、九台区胡家乡巧姐草编等特殊公益项目,每年培训残疾人及特殊弱半劳动力200余人,实现足不出户即能稳岗就业。

精准服务,促进稳定就业

九台区围绕“建成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标,着力做好就业对接和技能提升文章。一是建立用工信息动态跟踪机制。人社部门发挥“吉林智慧就业系统”作用,定期摸排更新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意向、技能水平等信息,精准匹配帮扶车间岗位需求;二是开展技能培训。整合人社、农业、妇联等部门培训资源,根据帮扶车间的岗位技能要求,组织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实现“培训即上岗,出门就进厂”。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手工编织、家政服务、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雨露计划”电子商务师等,高质量技能培训班12期,累计培训1240余人次,其中有300余人次考取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是落实就业帮扶。对按标准创建帮扶车间,通过帮扶车间认定审批的企业主体,及时兑现奖补政策、发放奖补资金,督促用工单位与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签订劳务合同,明确薪酬标准,稳定其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截止目前,九台区已建成帮扶车间31个,累计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43人,人均月增收4500元左右。

下一步,九台区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管理服务,推动帮扶车间提质增效,向“发展车间”、“致富车间”转型升级。重点在政企对接、高质量技能培训、社会动员参与、特色帮扶车间品牌打造、拓宽帮扶产品销售渠道上下功夫,推动帮扶车间与乡村产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使其在促进就业、振兴乡村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帮扶车间创建提质增效,绘就九台区乡村振兴发展新画卷。(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