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出海:太极,让世界更健康
2025年9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在全球服务贸易加速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医药国际化成为亮点之一。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推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新机遇。
数据显示,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三分之一以上人口,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力量。然而,国际化之路并非坦途。各国药政法规差异大、注册周期漫长、文化认知门槛高、市场竞争激烈,这些都给国内医药企业出海带来严峻挑战。
作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之一,国药太极通过体系化策略,打通认证壁垒、弥合文化鸿沟,实现了从“产品出海”到“服务与模式出海”的升级。截至目前,国药太极已有30余个品规进入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获得近100个海外注册文号,出口销售额实现翻倍增长,持续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注入新动能。
全球市场精准布局,“一区一品一策”突破准入壁垒
在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国药太极坚持多元产品组合与区域精准策略并行。依托“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平台,集团形成涵盖传统经典药品与创新大健康产品的国际化矩阵。
核心产品如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丹参口服液、通天口服液等,已进入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北美及欧洲等市场,并在部分地区进入主流销售渠道,实现了从华人圈向当地主流市场的跨越。
根据各国市场特点,国药太极提出“一区一品一策”本地化策略,精准布局。以中成药准入加拿大为例,目前有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丹参口服液及通天口服液等7个产品已获得准入批件,标志着北美市场拓展取得关键突破。在马来西亚,丹参口服液与通天口服液进入同善医院等医疗机构,通过专业渠道增强产品学术认可与品牌公信力。
值得关注的是澳门市场。新中药法实施后,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和华盖颗粒率先获准入批文。其中,华盖颗粒成为澳门药监局成立以来批准的首个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通过“澳门注册+横琴生产”的创新模式,企业不仅拓展了国际化路径,也为澳门中医药产业注入新活力。
此外,在最新举办的“2025年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上,国药太极推出跨界创新产品“藿香味小可乐”,将传统草本精华融入现代饮料,展示中医药文化的多元潜力和年轻化魅力。此外,国药太极在法国开设“太极上草”专柜,塑造高端品牌形象;在蒙古推出“五子衍宗丸”电视广告。通过上述种种举措,太极逐步形成多品类、多渠道、多区域的国际化格局。
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破局国际化核心难题
中医药走向世界,文化差异是中医药国际化的首要挑战。不仅需要用现代科技和临床数据来说清楚、讲明白中药的疗效,还要持续不断地推广介绍中医药理论和长期广泛的人用经验。
在此方面,国药太极通过国际合作与本土化传播并行,促进跨文化认同。一方面,加强与国际医疗机构的临床与学术交流,以科学数据验证产品疗效;另一方面,融入当地文化语境,通过本土媒体、达人及社交平台开展多元传播。
例如在马来西亚,将“藿小香”场景视频进行本土化二次创作,投放至小红书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社交平台,以贴近当地文化的语境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2024年,与京东健康携手,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通天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藿香小可乐组团亮相“国药伦敦行·绽放时装周”,开启首场“国药T台秀”,通过新媒体传播与时尚活动相结合,实现品牌年轻化,打造国潮健康新范式。
其他还包括泰国TK达人推广、蒙古演员代言、印尼Instagram达人推荐、新加坡电台投放等,持续提升品牌触达与认知。
与此同时,标准差异、注册复杂、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标准与注册方面,太极提出“三源三新”理念,推动产品、业态和生态的系统创新,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同时建立“注册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梯度推进机制,2025年在加拿大、新加坡等地新增3项注册,形成可复制的行业经验。在渠道与品牌建设方面,国药太极完成了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标布局,提升全球运营保障。
构建出海新生态,从单点突破到体系赋能
在“数智领航、服贸焕新”的服贸会主题引领下,国药太极正系统推动从“产品出海”向“服务与模式出海”的战略升级,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出海生态”。
作为“中成药海外推广服务基地”和“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药太极不仅着力推动自身产品国际化,还为国内其他中药企业提供全链条出海服务。三年来,已助力行业获得近100个海外注册批件,初步形成协同高效的中医药出口服贸体系。这种"搭平台、建生态"的出海模式,彰显了央企的行业担当与引领作用。
服贸会期间,重庆相关领导及行业大咖等到国药太极展位参观指导,对国药太极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的努力和成就表示高度关注,这不仅是对国药太极多年来在推动中医药走向全球过程中取得的显著成绩的认可,更展示了对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视和支持。
国药太极董事长俞敏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太极将以落实“三源三新”为根基,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把中医药理论、长期人用经验与现代临床疗效三结合,用西医及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讲清楚中医,充分发挥国资央企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与安全支撑作用,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可复制的路径与范例。(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