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暴雨砺初心,抢通“生命线”,守护民生路

2025-09-17 16:13 咸宁新闻网

9月以来,旺苍县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天气,境内多条公路受暴雨冲刷引发山体滑坡、塌方断道,交通网络面临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旺苍县公路养护中心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科学抢通”为核心,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在狂风暴雨中筑起一道道守护群众出行安全的“铜墙铁壁”。

严守“七不抢”底线:把安全刻在抢险第一步


      “雨还在下,山体还在渗水,绝对不能冒险施工!”9月5日下午,S303线旺苍段一处临崖路段突发塌方,近千立方米土石瞬间阻断道路。接到险情报告后,养护中心抢险队员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在确认降雨持续、山体稳定性不足后,立即按照“七不抢”原则(降雨不停不抢;险情不明不抢;落石不止不抢;安全观察员不到位不抢;交通管控不到位不抢;防护措施不到位不抢;夜间不抢),迅速拉起警戒带、布设反光警示标志,安排2名队员24小时轮班值守,严禁车辆行人靠近危险区域。

“‘七不抢’不是‘不抢’,而是为了更安全地‘抢’。”养护中心应急抢险负责人表示,面对汛情,中心始终将一线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对全县塌方路段逐一评估,对不具备作业条件的点位坚决设置警戒屏障,通过无人机巡查实时监测山体动态,待降雨减弱、地质条件稳定后再启动抢通作业,确保抢险全过程零安全事故。

按下“加速度”抢通:3万立方米垮方下的昼夜攻坚

9月6日清晨,随着强降雨减弱,各塌方路段达到安全抢通条件。养护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集挖掘机、装载机等30余台次大型机械,组织80余名抢险队员组成“抢险突击队”,分别奔赴各重点断道点位。


      在X054线K41+832米处,塌方量达18000余立方米的现场,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抢险队员们顶着山间残留的雨水,轮班操作机械清理土石,饿了就蹲在路边吃几口盒饭,累了就靠在机械旁短暂休息。“这段路是周边3个乡镇群众出行的主要通道,早一天抢通,大家的生活就能早一天恢复正常。”队员李师傅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汗水,转身又投入到作业中。

截至9月14日,养护中心累计投入机械120台次、人力600余人次,清理垮方30000余立方米,成功抢通G542线、S303线、X056龙凤公路等18处严重断道,恢复了全县主干道的基本通行功能,保障了应急物资运输和群众生产生活出行。

织密“信息网”保障:24小时值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旺苍县养护中心提示:G542线K103+200处塌方已抢通,目前仅容小型车辆单向通行,请过往司机减速慢行……”9月12日,这样的路况信息通过官方公众号、本地生活平台等渠道实时发布,并在主干道做好断道公告的张贴,为群众出行提供精准指引。


  在抢通作业的同时,养护中心同步建立“巡查-收集-报送-反馈”全链条信息机制。中心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安排各养护站人员对管养公路进行动态巡查,每2小时汇总一次路况信息,对新发现的塌方、断道点位,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发布警示信息,并联动交警部门引导车辆绕行。

此外,中心还开通了24小时路况咨询热线,安排专人接听群众来电,解答通行疑问、记录出行需求。“之前担心去县城的路不通,打了热线后,工作人员不仅告诉了我绕行路线,还贴心提醒我安全通行,特别暖心。”家住旺苍县龙凤镇的村民王女士说。

筑牢“长效盾”机制:抢通之后更要守好“民生路”


     当前,旺苍县降雨天气虽有所减弱,但公路养护中心的工作并未停歇。在已抢通的路段,抢险队员们正忙着清理路边的残留土石,对边坡进行临时加固,并在易发生塌方的区域设置监测设备,实时监控地质变化。

“抢通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加固和养护同样重要。”养护中心主任杜睿表示,下一步,中心将持续加大重点路段巡查频次,对抢通路段开展全面隐患排查,同步推进路基修复、路面平整等工作,确保道路通行安全稳定。同时,将总结此次汛情应对经验,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抢险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为今后应对极端天气打下坚实基础。

从暴雨中的警戒守护,到晴天里的昼夜抢通,再到抢通后的持续保障,旺苍县公路养护中心用责任与担当,在风雨中守护着群众的出行“生命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张明东)(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