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信誉楼李炳正:铸就“信誉”招牌 以“长期主义”作答县域零售

2025-09-19 15:40 人民网

企业发展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2024年,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3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万美元。人们生活正从“衣食无忧”到“高品质生活”、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进行转变。

面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毛细血管般扎根在各行各业的众多企业积极作为,将服务带至大街小巷,极大满足并丰富着人们的生活选择。人民网《对话企业家》栏目推出“服务美好生活”系列访谈,洞察消费、生活趋势,展现企业在紧跟时代发展中守正创新,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初心与担当。

用数字货屏扫描草莓二维码,种植户、日照时长、糖度等溯源信息便一并展现在屏幕中……往常发生在一、二线城市大型商超的这一幕,现已频频出现在基层县域市场。

我国县域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庞大、层次丰富、场景多元,对新型零售业态有着旺盛需求。今年上半年,我国县乡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8.9%。如何在小县城撬动实体零售的大市场?近日,信誉楼百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炳正做客人民网《对话企业家》栏目,阐述了实体零售在市场下沉过程中的生存密码。

当同行用高额提成刺激销售时,信誉楼却规定:“员工绩效绝不与销售额挂钩”。“我们努力做好实体店经营,提供专业的导购和售后服务,打造有温度的卖场,做顾客的‘好邻居’,让顾客通过试穿、试用、试吃,获得对商品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李炳正坦言,信誉楼正是从这些细节入手,用最朴素的商业逻辑破局实体零售。

“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依旧是县域顾客的核心需求。信誉楼致力于做美好品质生活的服务商。”李炳正说。

2019年,信誉楼启动创立以来最大架构改革:将柜组采购权收归集团,建立全国直采网络。目前自营商品源头直采占比64%。“从黄骅冬枣到泰国榴莲,顾客吃到的每颗水果都可追溯至田间。”李炳正以面粉为例:自有品牌“旱碱麦”超国家标准,2024年销售量达5200吨。这种“农场-卖场-餐桌”的极简链路,使消费者能以县城价格享受一线城市品质。

“夯实基础、顺其自然——慢就是快。”李炳正介绍,1985年元旦,信誉楼首店在河北省黄骅市开业。40年来,信誉楼坚守县域商业,不搞冒进,用长期主义赢得了百姓口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便推行‘自行车试骑三天、电视机试看一周’的‘五试一退’政策,还开出了全国第一张信誉卡,作为顾客退换修的凭证。此外,我们坚持票到付款、零通道费,甚至帮供应商改进包装,绝不把风险转嫁给供应商。”他说。

如今信誉楼43家门店覆盖冀鲁津三省市,单店平均服务半径达15公里,雇用员工3.8万多人,却从未有关店记录。

面对“下沉即低价”的论调,李炳正用数据反驳:黄骅旗舰店华为智能生活馆开业首月销售750万元,单日销量冲至全国榜首;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空调单季销售6.8万台。“县域消费者不是要便宜,而是要值”!

“第六年还在亏损时,我们的老董事长却宣布企业成功了。”6年零利润,如今营收破200亿。李炳正揭秘信誉楼扩张逻辑:打造一个顾客信任的品牌,锻造一支懂管理、会经营的团队,打磨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把过程做好了,结果是自然而然的”。

在当前县域消费升级与转型的关键阶段,李炳正再次强调,“诚信是信誉楼的文化核心。”他将这一理念融入企业肌理:通过建立培训业校、创办企业内刊等文化熔炉强化理念传播;以制度保障护航,坚决惩戒失信行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信誉”二字最终铸就金字招牌,点亮县域消费新增长极。

“优秀企业都是向上、向善、向美的。一心想赚钱的路会越走越窄,只有诚心诚意为消费者和合作方着想,财源才会滚滚而来。”他说。(人民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