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年 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2021-01-14 09:25 中国发展网
长江经济带

摘要:云南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系统综合施策治理,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刘颖报道 1月12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周民欣在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年来,云南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系统综合施策治理,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关键指标,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全省经济总量(GDP)从2015年的13717.88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23223.75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增速为2.7%,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是云南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的结果。成功打造了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成为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标本兼治,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是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云南把国家移交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对移交问题多次进行研究并印发了相应整改方案,要求不管什么原因、有什么困难,必须整改到位。2018、2019年移交的34个问题,已经按时序完成整改31个,计划2021年底前完成3个;2020年新移交的24个问题,目前,已安排有关州市和省级有关部门开展前期工作,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全省累计自查发现的248个问题,截至2020年12月底,已完成整改205个;2020年,云南拍摄的警示片又新披露23个问题,目前,已移交有关州市政府正在研究整改方案。二是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专项整治。推动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2020年,全省完成小水电退出267座。开展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63个项目均已完成整治。全省排查出188家“三磷”企业(矿、库),均制定了“一企一策”整改方案。三是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4+1”工程。长江流域云南境内的所有城市、县城和建制镇具备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能力,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2.75%、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8.49%。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5.12%。全省400总吨以上船舶全部配置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装置,共接收船舶垃圾54.73吨、污水26.86立方米。588座尾矿库已经完成治理510座。

——突出重点,推进生态环境系统修复。一是深入开展长江禁捕行动,对金沙江重点水域实施10年禁捕,共开展联合行动126次、清理违规网具40张,办理非法捕捞案件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退捕渔民转产就业311人,占需就业安置人员的88.1%。二是抓实九大高原湖泊治理,对九大高原湖泊施行“一湖一条例、一湖一规划”,实施整体规划、建管一体的系统治理。深化河(湖)长制,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十三五”期间,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已完成投资490亿元。2020年1-11月,抚仙湖、泸沽湖保持Ⅰ类水质,洱海、阳宗海水质为Ⅲ类,滇池草海水质达到IV类,实现了湖泊水体质量总体稳中向好的目标。三是推进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以沿边、沿江、沿路“三沿”绿化优化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国土山川补绿增绿,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3239.86万亩,其中,长江流域完成营造林1565.05万亩。湿地面积921.69万亩,湿地保护率52.96%。草原面积1.09亿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5.9%,森林覆盖率达到62.4%。目前,全省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360处,总面积8294.6万亩。四是加快矿山生态修复,全省金沙江流域开展了380座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工作,修复总面积2.02万亩;全省涉及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区的矿山共172个,已关闭144个,洱海流域关闭的57个矿山已全部完成修复。

——破旧立新,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实施综合管控,制定了覆盖全省的“三线一单”管控体系,出台了《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实施细则(试行)》,对新上产业从严进行管理审批,坚决把云南最需要管住的岸线、河段、区域管住,坚决制止产能严重过剩、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风险突出的产业转移输入。二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省绿色电力装机占比达84.1%、绿色发电量占比达92%,“十三五”时期,云南“西电东送”电量累计将达7560亿千瓦时,100%为清洁电力。水果、蔬菜、茶叶、花卉等成为绿色食品主导产业,农产品出口连续多年稳居西部省区第一。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2019年,云南旅游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1.1万亿元。三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淘汰炼铁863.5万吨、炼钢540万吨、焦炭184万吨、电解铝24.4万吨、水泥熟料1975万吨、平板玻璃832.1万重量箱、造纸13.13万吨。全省非烟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从66.2%提高到75.3%;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加快绿色制造发展,围绕构建“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全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健全机制,凝聚共抓大保护合力。一是推动跨区域合作机制,云南与重庆、四川、贵州建立了省际协商合作机制,每年定期召开会议,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旅游宣传推广协作等重点领域合作。二是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云南与四川、贵州共同推动建立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鼓励跨州市建立流域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将补偿奖励范围从长江流域7个州市扩大到全省范围,奖励机制基本实现全省覆盖,努力探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绩效评价体系。三是完善问题整改长效机制,以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举报电话、微信视频公众号举报平台等自查纠错机制,曝光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把问题反映出来,把压力传导下去,把责任分解落实,完善常态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四是构建司法保障机制,全省共设立12个环境资源审判庭,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民事、刑事、行政、公益诉讼执行“四合一”审执模式,2018年以来,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9725件,审执结案18083件。全省公安机关2018年以来共侦办环境污染刑事案件401起、逮捕121人,办理行政案件632起、行政拘留696人。

周民欣表示,在肯定云南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所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成效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仍然存在许多困难、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意识还要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资金筹措困难,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亟待完善,问题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现象时有发生。下一步,云南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以“坚定信心、勇于担当”的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魄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切实把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努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频道终审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