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专访宁波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张文杰

2021-02-25 18:29 中国发展网
十四五 宁波市 十三五

摘要:“未来五年,具体目标是要建设‘七个城’,即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全域美丽宜居品质城市、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张文杰表示,“围绕上述目标,‘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包括13个方面。”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孙弋弋报道 “十三五”时期,浙江宁波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地区生产总值跃居全国城市第12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全社会研发与试验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2.85%,户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65.8%和75%。

未来,宁波市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期专访宁波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张文杰。他表示,要扛起“锻造港口硬核力量,唱好杭甬‘双城记’、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加快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新历史使命,力争到2025年宁波市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要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7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形成一批现代化建设突破性标志性成果。

“未来五年,具体目标是要建设‘七个城’,即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全域美丽宜居品质城市、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张文杰表示,“围绕上述目标,‘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包括13个方面。”

建设三大科创高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据张文杰介绍,宁波将着力建设三大科创高地,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一是加速开放揽才产业聚智,实施甬江引才等系列行动,到2025年遴选支持领军型人才项目1000个、带动集聚高层次人才10000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85万人。二是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推进“科技创新2025”“变革性创新引领2035”计划,到2025年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创新型企业梯队,到2025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倍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000家。四是营造一流创业创新生态,实施国际创新合作计划,推行新型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到2025年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

宁波将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一是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打造10条自主安全可控的标志性产业链,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到2025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100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4%。二是提升服务经济规模能级,实施“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推进功能平台建设,打响“宁波服务”品牌,加强龙头企业引育,到2025年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1000家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布局发展工业互联网、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四是健全产业发展支撑体系。整合形成20个左右开发区(园区),力争3个创建成为浙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高标准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专业园、小微企业园和特色小镇,创新完善政府支持政策。

宁波将全面推进数字化变革,建设数字中国示范城市。一是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布局5G通信网络、感知网络、数据中心等数字基建,到2025年建成5G基站4万个,实现全大市5G信号全覆盖和规模商用。二是加快数字经济纵深发展,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实施新一轮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行动,推动数字经济五年倍增发展,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三是深入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城市大脑,全面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打造“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到2025年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达到90%。四是全面建设数字社会,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实施数字城管、数字教育、数字健康、数字交通等应用场景建设工程。

锻造一流强港硬核力量,建设双循环枢纽城市

张文杰表示,宁波将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一是深度参与国内大循环,实施专利、标准、品牌培育工程,引导企业发展内外贸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实施国内市场拓展计划,推动优质甬货成为新国货。二是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进口商品“世界超市”,建设一批国际购物中心、网红打卡地和智慧商圈,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6000亿元。三是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实施标志性重大项目700个左右,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四是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深入建设17+1经贸合作示范区,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五是拓展提升开放型经济优势,到2025年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万亿元、口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达到5.5%,打造全球优质外资集聚地。六是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加快构建对标国际一流的开放型制度体系。

宁波将全力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全面提升港口硬核力量,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完善集疏运体系,打造国际航运服务高地。二是提升航空枢纽辐射能级,实施宁波栎社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加密拓展客运航线,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达2000万人以上、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30万吨。三是增强交通网络支撑作用,加快“一环八通道”铁路网、“两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四横五纵九联”快速路网建设,到2025年轨道网总里程达2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约700公里、快速路里程超170公里。四是完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建设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打造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到2025年形成年加工能力5000万吨。五是构建安全高效生态水网,高标准建设防洪防潮工程,系统实施水源工程、原水连通及供水一体化工程,形成“三源一体一网”供水安全保障网。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高能级大都市区

张文杰表示,宁波将深入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建设高能级大都市区。一是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共建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协同唱好杭甬“双城记”,做实做强宁波都市区,全力建设海洋中心城市。二是优化市域城镇发展格局,推动中心城区“东揽、西拓、南融、北强、中优”,提升南北两翼发展水平,加快形成“一核引领、两翼提升、三湾协同、多极支撑、全域美丽”市域发展总体格局。三是全面提升都市形象品质,加强规划管控和整体设计,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到2025年建成干支综合管廊约50公里、改造城镇老旧小区面积2000万平方米左右。四是着力增强城市核心功能,统筹建设国际机构、研发创新、金融服务、总部经济、航运服务等集聚区,打造世界级贸易物流枢纽、优势领域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一带一路”国际交往中心。

此外,宁波还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25年乡村产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13511”工程,建设一批具有乡土气息、宁波特质、江南韵味的浙东民居,推动5G网络重点行政村基本覆盖;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7:1左右。                     

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共建共享美好新家园

宁波将系统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加快健全国有资产产权、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民营经济产权、农村集体产权、知识产权等产权体系,实施信用“531X”工程;健全现代地方财税体系,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实施“凤凰行动”宁波计划升级版;健全“一网、一门、一窗、一次”服务体系。

宁波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独具魅力文化强市。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四知”宁波精神,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传播平台;高水平建设天一阁博物馆新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新时代宁波文化地标;布局建设三江都市文化核心区,高标准打造全国一流影视产业基地,打造“大运河—海丝之路”“浙东唐诗之路”等文旅金名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

宁波将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绿色发展获得感。筑牢西部四明山、天台山、翠屏山等绿色生态屏障和东部沿海蓝色生态屏障,到2025年建成星级公园180个以上;加快发展循环工业、循环农业,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到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 ;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均达到90% ;探索建立“两山银行”,探索完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应用体系。

宁波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幸福家园。到2025年累计完成技能提升培训80万人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发展现代化高质量教育;打造浙江省区域医疗中心,到2025年新增2家以上三级甲等医院、4家以上三级乙等医院,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0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逐步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

此外,宁波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打造清廉宁波,推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