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全面注册制,掀开证券市场崭新一页

2023-02-14 18:0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近日,中国证监会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我国证券市场将书写新篇章。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田新元

新年新气象,春风送暖春。

从科创板增量试点起步,到创业板存量扩围,再到全市场推行,注册制改革迎来“关键一跃”。

近日,中国证监会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我国证券市场将书写新篇章。

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到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试点注册制,再到此次全面注册制改革宣布启动,这项关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大改革已推进近十年。

而此前我国证券发行制度先后经历了审批制、核准制的探索。不同发行制度见证了资本市场不同的发展阶段。

审批制是由地方政府或部门根据发行额度或指标推荐发行上市,证券监管部门行使审批职能的发行制度。1993年4月,《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在国家下达的发行规模内,地方政府或中央企业主管部门、证监会、上市委对企业的发行申请先后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发行股票,审批制正式确立。

核准制法律地位是在199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予以确立。2001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股票发行核准程序》,我国资本市场正式进入核准制时代。

在审批和核准制下,监管机构都需要对企业质量进行先行把关,发审委也一直“守候”在资本市场的大门口。

2019年6月,科创板正式开板并试点注册制,为中国资本市场开辟了新的试验田。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新修订的《证券法》提到,取消发行审核委员会制度,明确按国务院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证券交易所等可以审核公开发行证券申请,并授权国务院规定证券公开发行注册的具体办法。

此次,证监会发布的注册制文件包括多份配套文件,涉及IPO申报、各大板块定位规划、主板交易制度、监管安排等一系列重要内容。

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后,制度安排将得到优化和统一,适用范围将覆盖包括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和全国股转系统在内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覆盖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这对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注册制改革实质上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们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当前,必须继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注册制与市场化改革方向一脉相承,通过充分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使发行上市全过程更加规范、透明。将企业价值判断交予市场,让市场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企业,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升资本市场优胜劣汰职能。

牵一发而动全身,注册制改革是一揽子改革。在注册制改革带动下,资本市场经历了一场系统性的制度重塑,市场结构、生态和功能出现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发行上市条件的包容性明显增强,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多层次市场架构和功能更加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加速形成。

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不是“一放了之”。注册制改革是放管结合的改革,要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充分等现实情况,加大发行上市全链条各环节监管力度。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注册制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重要探索,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启动并不是改革的终点。与其他改革一样,注册制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也有一个持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各方要积极参与,珍惜改革成果,认真面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解决之道,为全面注册制改革保驾护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中提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全面注册制有助于夯实直接融资制度基石,提升投融资效率,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比为37,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多为7比可以看出,我国直接融资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进后,A股市场IPO数量将会持续增长,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占比有望稳步提升。

新春新启航,奋进新征程。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中国资本市场掀开崭新的一页,不仅为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也将给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大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共同分享中国经济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