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发改局:“十六字诀”金钥匙,解锁县域发展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讯 在鄂西北的竹溪县,一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正源于县发改局紧握的“十六字诀”——谋篇布局、攻坚破难、革故鼎新、作风清正。这不仅是工作方针,更被他们锻造成一把开启县域发展新局的“金钥匙”,以实干担当书写着服务发展的精彩答卷。
执“谋篇”之笔:绘千亿发展蓝图
“发展如弈棋,落子谋全局。”竹溪县发改局局长的话语,点明了规划的要义。棋局已开,他们以“谋篇布局”为先手,全力擘画“十五五”发展蓝图。
如何让规划既高瞻远瞩又根植沃土?发改局派出两支“规划尖兵”,足迹遍布全县15个乡镇和重点企业。他们不是在会议室里“纸上谈兵”,而是在田间地头、车间厂房“打捞实情”。在探访“国芯一号”智算中心时,专班成员被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与突破所震撼。敏锐捕捉到这一新质生产力亮点,他们火速将智算中心及相关产业链项目纳入“十五五”规划项目库,为新兴产业提前“蓄能充电”。
成果跃然纸上:24个重大前期课题研究启动,25个专项规划同步编制,一个总投资超1100亿元、涵盖约1000个项目的宏大“施工图”已初步绘就,为竹溪未来五年锚定了清晰的千亿级坐标。
破“梗阻”之锁:拼项目攻坚时速
“原以为道路扩宽建设是场‘马拉松’,没想到发改牵头,一个月就‘撞线’了!”站在拔地而起的鄂渝陕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发展中心大楼前,项目负责人的激动溢于言表。这个项目曾因杆线迁移、供水管网等跨部门难题“卡壳”。
面对“中梗阻”,县发改局没有坐等,而是主动“拆墙”。他们牵头组建“攻坚专班”,联动自然资源、供电等5部门,把办公室“搬”到项目现场。堵点当面梳理,难题点对点破解。结果5个月实现主体封顶,专项扶持资金同步到位,停滞项目变身“加速跑”标杆。 这仅是缩影。竹溪将攻坚态势拓展至全县重点项目战场。制度护航:“五个一”包保、月督办、季挂榜、部门联动、动态调整、全流程指导环环相扣。高位推动:县委主要领导月听“项目长”汇报,两办适时督办,形成强力闭环。战果亮眼:2025年287个重点项目中,196个已动工,开工率达68%。更令人振奋的是,数字经济产业园、茶产业超级工厂、鄂坪调水工程等9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已达100%,跑出了项目建设的“竹溪时速”。
涌“革新”之泉:活市场发展春水
“以前跑审批要填7张表,厚厚一摞;现在?一张表、网上点,半小时备案搞定!”在竹溪县政务服务中心发改窗口,大明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的体验,正是该局“革故鼎新”的最佳注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新模式,让企业轻装上阵。今年以来,行政审批系统接件237件,办结220件,企业投资备案项目达860件。
革新不止于此,市场准入更宽松:深化“证照分离”,力行“非禁即入”,持续为企业减负松绑。市场主体更活跃:新登记市场主体3004家,新注册企业375家,市场活力汩汩涌动。企业服务更贴心:结合“双百”活动,制定“解稳促”方案,为256家重点企业配备包联领导和责任单位,干部下沉一线,精准纾困解难,让企业感受到政策的温度。
铸“作风”之锚:锻“沾泥带茧”铁军
“蒋家堰镇新生村管网问题清单,今天必须实地核查清楚!”专题会上,干部手持清单,语气不容置疑。“四下基层”在竹溪发改不是口号:干部们累计走访群众30余次,领办民生实事6件,已完成5件,将办公室延伸到田间地头。
“项目工地在哪里,我们的办公桌就支在哪里!”局长彭金枝道出“五个一线工作法”的真谛。在通用航空机场项目建设中,3名党员干部驻点一个月,硬是在现场协调解决了电磁环境测试、环评调查、用地勘测、实物调查等10余个难题。如今,“腿上沾泥、手上有茧”已成为竹溪发改干部最鲜明的身份标签和最硬核的作风勋章。
以“十六字诀”为钥,竹溪发改局将初心刻印于行动,用担当诠释使命。如今的竹溪大地,项目建设热潮奔涌,产业发展动能澎湃。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丽画卷,正在这把“金钥匙”的转动下,加速铺展,未来可期。(李建民 汪镇杰)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