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以科技创新引领大豆种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2024年该市种业良种繁育面积达170万亩,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突破203个,年销售种子15万吨,支撑全国3000万亩大豆生产用种,成为当之无愧的“北方春大豆种业核心区”。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小峰报道 近年来,黑龙江五大连池市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全力打造“中国大豆种业硅谷”。2024年该市种业良种繁育面积达170万亩,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突破203个,年销售种子15万吨,支撑全国3000万亩大豆生产用种,成为当之无愧的“北方春大豆种业核心区”。
顶层设计强支撑,构建种业发展“四梁八柱”
五大连池聚力打造“种业强市”,成立了大豆良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持续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加快推动大豆种业发展。一是规划先行锚定航向。出台《五大连池大豆种业强市建设总体规划(2024—2030年)》,明确“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创一流”路线图,划定126.9万亩黑土保护核心区、106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和50万亩智慧种业先行区,构建“一心(研发中心)、两带(良种繁育带、加工物流带)、三基地(南繁加代基地、种质资源库、数字技术应用基地)”空间布局。设立2000万元种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生物育种、智能装备等关键领域,形成“政策引导—资金撬动—科技驱动”的良性循环。二是环境优化集聚要素。成立全省大豆种子协会,联动15家种业企业建立“共享实验室”,年均提供检验检测服务120余次,共享育种田1600亩、大型农机70余台套。组建中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品种审定、知识产权保护等全链条服务。建设种子技术服务指导站18个,配备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转基因鉴定设备等先进设备,实现种子质量检测“半小时出报告”,2024年种子抽检合格率达99.8%,较三年前提升4.2个百分点。三是政策激励激活动能。连续多年出台《农业优惠政策实施意见》,对良种繁育基地给予每亩80元补贴,品种提纯复壮项目每亩补助120元,绿色食品认证一次性奖励5万元。累计整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制种大县等资金2.5亿元,实施重点项目33个,新建智能化加工车间8万平方米、低温仓储库5万吨,种子加工自动化率提升至95%,仓储损耗率降至3%以下。创新“种业贷”金融产品,2024年发放贴息贷款1.2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以上。
平台攻坚破瓶颈,打造种业创新“动力引擎”
聚焦加速发展种业新质生产力,高标准建设种业发展培育平台,推动改革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一是科创平台筑巢引智。投资2130万元建成“大豆育种创新研发中心”,配备荧光定量PCR、基因扩增仪等先进设备74台(套),搭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技术平台,实现“样品进、数据出”全流程智能化。引入中国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8家科研单位入驻,建立“首席专家+企业导师+技术骨干”研发团队,累计克隆抗逆基因5个,创制高蛋白、耐盐碱种质资源32份。圣丰种业联合盖钧镒院士团队攻克第四积温带早熟品种抗逆难题,“圣豆43”蛋白质含量达44.2%,填补北方高蛋白大豆品种空白。二是产学研协同攻坚破难。建立3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圣丰种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农发“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八一农垦“生物育种产业技术研究院”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近三年实施联合攻关项目15项,拥有合农95、黑科60等4个全国推广前十品种,2024年新审定品种12个,其中“富豆375”亩产达285.5公斤,创北方春大豆单产纪录。建成全省最大的大豆种质资源库,保存野生大豆、地方品种等1528份,通过南繁加代、航天搭载等技术加速育种进程,育种周期从8年缩短至5年。三是数字技术重塑流程。搭建“智慧种业云平台”,整合1200余个田间传感器、50架植保无人机数据,实现土壤墒情、气象灾害、病虫害等20余项指标实时监测,预警准确率达92%以上。推广“北斗导航+变量施肥”智能农机,12行播种机作业精度达±2厘米,化肥用量减少15%,单产提升12%。开发种子质量追溯系统,每批种子生成唯一二维码,扫码可查询从育种到销售的23个关键节点数据,2024年实现种子全程可追溯率100%。
五良融合夯根基,构建现代繁育“产业矩阵”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五良”融合为抓手,全力构建现代化种业繁育体系。一是良田筑基护黑土。实施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126.9万亩,开展耕地轮作试点60.1万亩,玉米茬和大豆茬保护性耕作138.2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二是良种培优强优势。通过大豆良种增产增效计划、品种提纯复壮、良种选育等措施,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100%,15家种业良种繁育面积达到170万亩。三是良机赋能提效能。年均投入近2000万元购置大型农机设备,农机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92%,位居全国前列。四是良技配套增效益。全面应用种子包衣、根瘤菌拌种、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绿色植保防控、全生育期一喷多促等技术,严格按照田间“一松三趟两防四促”管理,良种亩产平均提高10%以上。五是良制创新促共赢。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模式,累计签订繁育订单4400余份,订单面积958万亩次,5945户农户实现增收9700余万元。
产业升级拓空间,打造全链发展“赋能体系”
锁定“科研创新、产业领军、多元服务”种业发展方向,深入实施招大引强行动、品牌推广行动,持续壮大种业发展规模。一是招大引强集聚产业。实施“种业强链”招商行动,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山东等地对接中农发种业、山东华亚、富尔农艺等20余家头部企业落户,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集群。4家企业入选“全国大豆种子销售十强”,年销售额占全国北方春大豆市场的30%,种子远销内蒙古、新疆、吉林等主产区,成为保障国家大豆用种安全的“压舱石”。二是品牌赋能提升价值。擦亮“五大连池大豆”国家地理标志招牌,入选首批“黑龙江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品牌价值达36.5亿元。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大豆种业高峰论坛、七届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吸引全国500余家企业参会,达成合作协议金额超10亿元。开发“极境寒养”高端产品矩阵,聚焦非转基因大豆的品质优势,开发大豆油、大豆蛋白肽等多元化精深加工品,推动产品从 “田间种籽”向 “餐桌精品”升级,形成 “好种子—好产品—好品牌”的价值闭环。
站在新的起点,五大连池市正谋划新的科技创新蓝图:投资5000万元建设国家级大豆育种研发实验室,开展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研究;筹建北方春大豆大数据中心,开发智能育种决策系统,实现“数据育种”“精准育种”;规划10平方公里种业产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制剂、智能装备、检验检测等配套产业,目标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突破250个,良种繁育面积达17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从“攥紧中国种子”到“端稳中国饭碗”,五大连池市以科技赋能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用创新驱动重塑产业竞争优势。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上,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梦想,每一次突破都书写着种业自强的篇章,五大连池正朝着“中国大豆种业硅谷”的目标阔步前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