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甘肃通渭:打造中药材产业新高地

——来自通渭县2025年金银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暨中药材招商大会的报道

2025-06-13 21:52 中国发展网
金银花产业

摘要:近年来,通渭县立足打造金银花产业引领示范基地、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战略定位,坚持把中医药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旗产业健全完善成龙配套、高效务实的支持体系,实现了从探索发展到振兴崛起的美丽嬗变,书写了陇中旱塬“甘味绵长”的振兴答卷。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王斌报道 金银缀玉、药香盈野。6月13日上午,通渭县2025年金银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暨中药材产业招商大会举行,看金银花海,听药香吟咏,论发展大计,谋共赢新篇!会上,签署金银花衍生产业发展、黄芪全产业链深加工综合开发、温泉康养医院、大健康产品生产线等全产业链协议19个,签约金额达31.91亿元,中药材产业招商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年来,通渭县立足打造金银花产业引领示范基地、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战略定位,坚持把中医药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旗产业健全完善成龙配套、高效务实的支持体系,实现了从探索发展到振兴崛起的美丽嬗变,书写了陇中旱塬“甘味绵长”的振兴答卷。

通渭底蕴深厚、潜力巨大,发展基础越来越坚实。这里曾以“苦甲天下”铭刻历史,新时代以来举全力脱贫攻坚、砥砺奋进,一举撕掉了绝对贫困的历史标签,正以追赶之势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如今的通渭,正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为中医药产业要素流动、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的通渭,资源富矿蓄势待发。在“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孕育了68名中美协中书协会员和1.2万名书画创作者。这里风光资源丰富,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50万千瓦,是全省第三个、陇中地区唯一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更有陇上神泉与中医康养深度融合,资源禀赋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的通渭,叠加政策机遇空前。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战略在此交汇,甘肃省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赋予县域经济新动能,定西“中国药都”建设规划将通渭纳入核心发展片区,通渭县出台中医药产业链三年提升方案,发展红利持续加码,各项政策系统集成。

通渭药韵悠长、资源独特,产业前景越来越广阔。黄土高原和西秦岭交汇的特殊地理环境,孕育了中药材的道地性、唯一性,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限商机。这一产业始于千年药香的基因传承。通渭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药王”孙思邈曾在此采摘艾蒿、用温泉水制药为百姓疗治疾病。作为定西“千年药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中药材资源品种363种,蕴藏着72种国家珍稀名录品种。金银花、黄芪、甘草、柴胡等品种品质上乘,特别是金银花是全国四大主产区之一,药用成分含量远超国家药典,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一产业藏于天然药仓的时空赋能。北纬35°黄金纬度带的馈赠,让通渭成为陇药核心产区。在昼夜温差10℃的自然仓储环境中,中药材历经“三九凝其华,三伏固其本”的天地淬炼,成就了“干而不燥、凉而不霉”的绝佳品相。依托优越的仓储条件,建成GMP标准初加工车间24个,培育清凉沅、梓通农业等龙头企业矩阵,3.5万吨静态仓储能力覆盖10余个核心品类。这一产业兴于全链布局的战略擘画。

“乘定西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药都’东风,我们致力于建设集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发展链条,中药材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研发金银花、黄芪系列产品34种,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超33亿元,获评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通渭县委书记邵鹏在中药材招商大会上说,站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通渭锚定打造金银花产业引领示范基地、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落实“一带三联四紧盯”招商机制,储备中医药产业招商项目55个、82.8亿元。

“通渭县作为西北金银花产业的标杆,其发展路径令人瞩目。从2013年220亩的试验种植,到如今15万亩盛花期基地,带动23万人人均年收入超3000元,通渭用12年时间打造了‘西北最大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更成为全产业链发展的典范。这种从‘试验田’到‘产业高地’的跨越,不仅是规模的扩大,更是‘多元种植建基地、三产融合延链条、创新驱动强科技、精深加工树品牌、政策支持优环境’五维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中国经济协会金银花分会会长李卫东说,从种苗组培到日化产品研发,从烘干加工到“金银花小镇”文旅融合,通渭将一株小苗做成了年产值突破20亿元的大产业,为全国中药材产业提供了“三产融合”的鲜活样本。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