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沈阳海关、大连海关以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平台

2025-06-16 17:22 中国发展网 施文郁

摘要:截至目前,共有7项创新举措纳入国务院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81项创新举措先后在辽宁省内复制推广。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施文郁报道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八年以来,沈阳海关、大连海关聚焦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紧密围绕地方产业特点,不断释放改革创新红利,截至目前,共有7项创新举措纳入国务院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81项创新举措先后在辽宁省内复制推广。

创新驱动,打造智慧服务平台

沈阳综合保税区桃仙园区作为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的核心功能区和重要板块,区内设有东北地区首个国际艺术品保税展示平台,在这里,一台10亿像素的摄像头正“上下翻飞”对艺术品进行精准扫描,一份详细的档案也随之建立。

沈阳海关创新“艺术品数字身份识别智慧监管模式”解决了长期以来保税艺术品监管耗时长、损坏风险高、辨别鉴定难等难题,使海关监管更加智能高效。沈阳海关自贸处副处长董昕说,“进入综保区的每件艺术品都建立了详细的‘户籍档案’。艺术品展览返回时,只需再次扫描,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系统就将‘回家’的艺术品与原始身份数据进行比对,实现即刻准确验证。”

新模式有效防止了艺术品在境内运输、存储、展览过程中被调包、替换的风险。据了解,沈阳海关已分别与上海、福州、苏州、厦门、北京等地海关签订了联系配合办法,支持300余件艺术品走出沈阳实现跨关区展示,加深了国际文化艺术交流。

聚势谋远,构建“保税+”产业生态圈

近日,在大连海关所属大窑湾海关监管下,由大连金多利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实施的首票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完成作业,这标志着海关总署批复的东北首个进口铜精矿保税混矿试点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落地。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铜进口国和消费国。近年来,全球直接开采出产的铜精矿仅有20%左右符合我国进口标准,我们只能通过海外混矿厂将不同来源、不同品质的铜精矿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比后再进口,这种模式下成本较高。如今,能在家门口开展进口铜精矿保税混矿,将大幅降低我们企业的经营成本并提升物流时效。”大连金多利进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璇说。

今年以来,大连海关以地方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大宗商品+改革”“保税+”等领域,先后推出40余项创新举措,以保税新业态构建产业生态圈,助力东北首单飞机保税融资租赁项目、首个跨关区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落地,全国首批进口大豆保税交易完成入库分销,形成一批企业获得感强的标志性成果,为大连大宗商品产业链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靶向发力,“定制化”助推产业发展

近日,在大连泰星能源有限公司库房内,工人们正在流水线旁仔细检查从境外返回的塑料包装箱,检测合格的塑料包装箱将重新装运锂电池并出口海外。“我们出口锂电池使用的是塑料包装箱,国外车企不承担后续处理,因此需要我们重新运回国内。在以往,我们只能暂时将塑料包装箱进行仓储或者改作他用,增加了我们的运营成本。”大连泰兴能源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藤黎红介绍说。

正值企业一筹莫展之际,大连海关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对重复使用锂电池包装进行风险评估和流程设计,全国首创“出口锂电池循环包装监管”新模式,为企业提供精准支持。截至目前,该关已累计监管出口锂电池包装循环箱64.3万箱次,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1.3亿元。

同样受惠于自贸创新政策的还有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飞民机”),在沈阳海关所属辽中海关关员的监管下,各类飞机零件成品正有条不紊地完成查验、装车、出区等各环节。“我们今年的生产计划排得满满当当!”沈飞民机通关事务部负责人王卓表示,“订单数量攀升、交付速度加快,离不开海关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政策‘组合包’,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飞机零部件生产工艺复杂,沈飞民机的很多生产工序需要在综合保税区外的车间进行。沈阳海关聚焦外发加工业务,增设“海关线上业务指导”“外发加工申请便捷处理”等远程服务功能,节省审核时效约6小时;协同企业共同研发“飞机行业保税监管辅助管理系统”,提高单证审核准确率;打造“辅助管理平台+企业ERP系统”,加快零件复运进区效率。据企业介绍,今年以来沈飞民机进出口总值1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62%。

下一步,沈阳海关、大连海关将立足辽宁自贸试验区的区位优势,持续开展海关监管制度集成创新,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强监管优服务,进一步助力辽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为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海关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