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湖北荆门东宝区:全链条服务破农事难题 绘就现代农业新画卷

2025-06-20 14:29 中国发展网 廖亮 彭迎兵

摘要:近年来,仙居乡聚焦农业生产痛点,创新构建"耕、种、防、收"全链条社会化服务体系,让科技装备成为"新农具",数据信息化作"新农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加速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发展网讯  夏播时节,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乡的田野上,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往来穿梭,机械的轰鸣声奏响现代农业发展的激昂乐章。近年来,仙居乡聚焦农业生产痛点,创新构建"耕、种、防、收"全链条社会化服务体系,让科技装备成为"新农具",数据信息化作"新农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加速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育苗工厂:科技赋能破解育秧"老大难"

"以前自己育秧,又是摆盘又是盖膜,一遇上干旱天气,整棚秧苗都保不住。现在交给农机合作社,省心又省力!"新坪村的李大爷站在现代化育秧基地前,言语间满是赞叹。曾经困扰农户的育秧难题,如今在仙居乡已成为历史。当地农机合作社建设的智能育秧工厂,采用自动喷灌、恒温调控等先进技术,为新坪、黄聂、白洋等5个村集中培育优质秧苗超2000亩。

相较于传统育秧方式,工厂化育秧不仅出苗率提高25%,还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标准化作业,每亩节省人工成本50-80元。农户只需提前"下单预订",就能获得健壮整齐的标准化秧苗,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的育秧模式。

机械上阵:智慧调度跑出农事"加速度"

插秧时节,数台高速插秧机在田间一字排开,蓄势待发。"机械化插秧不仅速度快,插出来的秧苗整齐划一,成活率也更高。"乡农技中心主任邵金泉介绍。通过"农户点单—农机合作社接单"的服务模式,单台插秧机每日可作业40-50亩,效率是人工的25倍。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农机合作社依托北斗卫星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对作业机械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就能查看机械位置、作业进度,农机自带的摄像装置还能实时回传作业画面,确保每台机械都能高效运转,真正做到"不轮空、不多跑",让农事作业更科学、更高效。

科技护航:智能飞防守护田间"好收成"

在病虫害防治环节,农业无人机大显身手。配备自动避障系统的专业无人机,只需提前设置航线,就能自动完成喷药作业。无论是山地还是洼地,这些"空中卫士"都能轻松抵达,作业效率是传统人工方式的50倍。

"以前打药全家老小都要上阵,现在一架无人机就能搞定,效果还好得多!"三泉村的张大伯对即将开展的飞防服务充满期待。科技的力量不仅提升了防治效果,更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从育苗到插秧,再到田间管理,仙居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全方位重塑传统农耕模式。未来,当地将持续延伸服务链条,紧跟农业装备发展趋势,拓宽新装备应用场景,大力培育本土无人机飞手、农机操作员等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专业化迈进。通过全链条服务,仙居乡不仅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难题,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出一幅现代农业发展的崭新画卷。(廖亮   彭迎兵)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