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地质“雷区”!湖北交投首条特长隧道在川书写建设奇迹
摘要:质量管控上,项目团队运用智能凿岩台车精准钻孔,通过湿喷机械手快速完成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封闭,有效抑制围岩变形,防范坍塌风险,将质量偏差控制在最小范围。
中国发展网讯6月30日22时,随着一声轰鸣,位于四川省境内的镇巴(川陕界)至广安高速公路通江至广安段C5标段控制性工程——金宝隧道右洞正式贯通!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湖北交投建设集团在省外隧道建设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更意味着一条穿越地质“雷区”的奇迹工程迎来阶段性胜利。历经760多个日夜的艰苦鏖战,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勇气,在260米深的地下“迷宫”中成功“排雷”,为川东北交通网络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湖北交投集团在四川建设的首条高速公路——镇广高速的“咽喉要道”,金宝隧道是集团自主建造的首座特长瓦斯隧道。该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洞,左洞全长3415米,右洞全长3387米,最大埋深达260米。然而,其建设难度远超想象:隧道穿越微瓦斯地层、粉砂质泥岩与砂岩不等厚互层,围岩以Ⅳ级、Ⅴ级为主,顶部岩层极薄、山体松散,岩层自稳性差,岩层倾角近水平,洞口更是位于滑坡堆积体,还需穿越水库底部。复杂的地质条件,让这里成为了工程建设领域的“雷区”,每一米的掘进,都直面瓦斯逸出、围岩失稳、高压渗水等致命威胁,施工过程堪称“刀尖上的舞蹈”。
2023年5月27日,金宝隧道正式进洞施工。面对重重挑战,湖北交投建设集团项目施工团队创新采用“四大硬核举措”,成功突破困局。
在设计把控上,采用“动态设计、施工、先审查后施工”模式。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揭露地质条件和实时监测数据,对围岩等级、设计施工支护参数进行及时优化调整,确保设计精准贴合实际,从源头保障施工安全可控。
风险管控方面,构建“人工检测 + 自动监控”双重保障体系。专职瓦斯检测员与智能传感器网络协同作业,严格落实“超前探孔、全时监控、严控火源、强化通风”原则。超常规运用加深炮孔技术,在关键段落实施超前水平钻探,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构造及瓦斯赋存状态进行精准探测分析,将瓦斯浓度牢牢控制在0.25%以下,实现瓦斯零预警、零事故。
质量管控上,项目团队运用智能凿岩台车精准钻孔,通过湿喷机械手快速完成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封闭,有效抑制围岩变形,防范坍塌风险,将质量偏差控制在最小范围。
在提升施工效率与保障人员安全方面,项目引进智能凿岩台车、拱架安装台车、锚杆台车等一系列先进设备,构建起智能工装集群。这一举措使得掌子面等高风险施工区域人工减少50%,施工效率提升约40%,同时大幅降低了人员安全风险。
目前,金宝隧道左洞剩余施工长度约350米,计划于2025年8月30日实现双洞贯通。镇广高速作为《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9 - 2035年)》中9条纵线的第2纵,是四川省规划的11条强化省际联系通道之一。其建成通车后,将连通巴万、巴达、营达、南大梁高速公路,串联秦巴山区的汉中和巴中两大中心城市,延伸形成北向出川大通道和南向出海大通道,不仅能进一步优化川东北经济区和秦巴山区高速公路网,还将有效串联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为革命老区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廖亮 )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