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投更新项目打造“三创“活力高地
摘要:作为柳林城市更新创意之城产业先导区的关键落子,三创”基地开创了“存量焕新”的示范路径。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朱波报道 日前,随着“箱遇BOX”商街火热开街,天津柳林城市更新项目“三创”基地宣告整体亮相。这片由天津城投集团精心打造、融合创新、创意、创业要素的活力高地,正从沉寂的工业旧址中破茧而出。
天津城投集团所属城更公司创新打通闲置土地临时利用、企业之间市场化租赁的盘活路径,将废弃泵站和闲置土地盘活改造为“三创”基地,汇聚“创新、创意、创业”要素,围绕产业引育理念打造新型产学研空间载体,在项目实践中,更赋予“三创”更深层的诠释……
“创新保护利用”——工业遗存,岁月刻痕
“三创”基地的前身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厚重。1973年,为应对城市供水危机,柳林分厂等13座井水厂应时而生。其核心泵站与300余眼深井,曾每日输送22万立方米水源,是那个“滴水贵如油”年代的生命线。1983年,随着引滦入津工程竣工,这些泵站逐渐沉寂、褪去喧嚣。三台重达12吨的离心水泵与六棵历经半世纪风雨的大树,在柳林片区构成极具张力的工业图景,成为城市工业化进程的无声“活化石”。为完整保存这一工业记忆,项目团队采用双层工字钢防砸棚保护与水钻精准开孔技术,让这些斑驳的“钢铁巨匠”重生为泵站文化展厅的“镇馆之宝”。面对六棵古树的去留,团队利用BIM技术模拟树冠与建筑布局,最终通过“吊装挪移+人工撬运”的精细操作,实现“院中有树,树覆屋顶”的独特景观。
“创意方案实施”——匠心焕活,新旧共生
为打造有创意有特点的“三创”基地,匹配不同企业不同阶段的使用需求,基地主体由8080平方米装配式集装箱集群构成,以“错位堆叠、色彩碰撞”的设计哲学,在橙黄钴蓝的跳跃中创造灵活多变的空间,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集装箱外壳由坚固的钢材制成,能够承受恶劣天气和环境条件,内部也进行了办公简装,不仅为企业提供“拎包入住”创造便捷条件,更化身艺术展陈、活力市集与创客沙龙,成为绿色创新的实体注脚。
“创业温暖服务”——赋能聚能,生态共建
为帮助园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打破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三创”基地充分利用毗邻产业运营服务中心提升为企服务质效,推动技术、市场、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互通共融。积极引入河西区政务服务办职能,成立园区企业一体化行政审批服务站,协助企业完成注册审批、地址变更、工商登记等手续;引入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平台,在园区内拓展和完善知识产权和专利运营服务;不定期举办高质量发展论坛等产业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引入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高校资源,实现校内外资源联动,构筑产学研融合生态。
“创新、创意、创业”——命脉新生,未来可期
作为柳林城市更新创意之城产业先导区的关键落子,三创”基地开创了“存量焕新”的示范路径。焕发全新活力的“三创”基地分为办公区与配套商业区两大板块。办公区已于2025年初率先开放运营,目前已有十余家优质产业主体签约入驻。“箱遇BOX”商街作为配套商业核心盛大开街,以集装箱创意空间、主理人店与精致特色业态为载体,创新搭建高校创意与城市生活的连接平台,为市民打造高品质文化消费新场景。
海河上游最后五公里的柳林片区,因母亲河裁弯取直而生,如今正加速构建“产、学、研、用、居”的城市更新示范标杆。曾经的泵房走廊成为创业者“灵感长廊”,闲置地块以“产业载体”模式重塑城市脉搏。从锈迹斑斑的水泵到科技创意策源地,天津城投集团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践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一场关于城市新生的澎湃乐章,已在海河之畔嘹亮奏响!(天津城投集团供图)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