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创新机制推进河湖治理 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在近期开展的“守护河湖生态,共享美丽家园”环保宣传活动中,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累计清理河道垃圾达6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水域环境。
中国发展网讯 夏日,漫步甘肃玉门市赤金峡景区,清澈的溪流蜿蜒流淌,倒映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河岸两侧,茂密的草丛随风摇曳,绿意盎然,形成了“水清、草肥、景美”的独特风光。
“以前这里的水质没有现在这么好,经过这几年的生态治理,水质明显改善,周边的植被也更加茂盛了,客流量明显增加了。”景区工作人员李全峰介绍。
图为随着盛夏的到来,玉门赤金峡4A级旅游景区迎来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
今年以来,玉门市通过创新河湖管护机制、强化问题整治、推动全民共治等举措,全市河湖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水功能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市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8.5%。
图为随着盛夏的到来,玉门赤金峡4A级旅游景区迎来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
创新五级管护体系 实现问题整改双百目标
“过去河道巡查主要靠人工记录,现在通过APP可以实时上传问题,处理效率提高了不少。”市水务局河湖管理中心负责人李生军介绍。
玉门市构建了“县级总河湖长-乡级河湖长-河湖警长-村级河湖长-护河员”五级联动机制,配套建立“三书一令”通报监管等三项制度。通过省河长制APP开展智能化巡查,今年已完成巡河2500余次,发现的5项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实现问题发现率、整改率两个100%。
精准整治突出问题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河里的水质越来越清,游客也越来越多了,我们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柳河镇红田园知青食堂负责人张喜来高兴地说。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许多村民纷纷开起餐馆、做起生意,共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具体工作中,玉门市创新采取“查、认、改、罚”四步工作法,累计清理垃圾3.5立方米,整治问题5个。在采砂管理方面,开展专项巡查6次,查处非法采砂案件2起。对省水利厅推送的14个遥感监测问题图斑,逐一进行现场核查处置。同时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定期开展水质监测。
全民参与成效显著 水质指标持续向好
“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在近期开展的“守护河湖生态,共享美丽家园”环保宣传活动中,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累计清理河道垃圾达6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水域环境。
据市生态环境局最新监测数据,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实现100%全覆盖,各水质断面监测数据持续向好,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值得一提的是,全市范围内城镇和农村地区均未出现黑臭水体现象,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河湖治理需要久久为功。”李生军说,下一步将重点完善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河湖保护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共治”深化。(谢欢 魏娜)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