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票!鹤峰中药材“远程通关”当日直达香港 解锁出口加速度
摘要:这看似寻常的物流场景背后,藏着一个全国首创——这是我国首票通过"远程属地查检"模式验放的出口中药材,标志着海关监管数字化改革在特色农产品领域迈出突破性一步。
中国发展网讯 7月4日清晨,广东省深圳市文锦渡口岸,一辆满载大黄、车前子、桑叶等中药材的货柜车缓缓启动,这批来自湖北鹤峰的货物历经千里奔赴,当日便顺利抵达香港。这看似寻常的物流场景背后,藏着一个全国首创——这是我国首票通过"远程属地查检"模式验放的出口中药材,标志着海关监管数字化改革在特色农产品领域迈出突破性一步。
20分钟完成查验 山区药材告别"六小时奔波"
"镜头再靠近一点,展示下包装上的溯源码......"在鹤峰经济开发区的拾月农业仓库内,公司经理梅采藻手持手机,通过"远程查检平台"与恩施海关关员实时连线。屏幕那头,海关关员紧盯画面,在线核验货物外包装、标签信息,指导企业完成开箱查验。从视频连线到信息核验,整个流程仅用20分钟便宣告结束。
"放在以前,这想都不敢想!"梅采藻难掩兴奋。作为扎根山区的中药材出口企业,他们曾长期受困于地理阻隔——过去海关人员往返企业查验,单趟路程就超过6小时,加上查验流程,一次通关往往要耗费大半天。如今借助数字化平台,企业"足不出仓"就能完成全流程查验,电子植物检疫证书通过"云签发"即时到手,出货周期直接缩短3天以上。
一年省出130万 数字赋能激活"华中药库"潜力
这场效率革命带来的不仅是时间的节省。据拾月农业测算,远程查检模式全年可为企业节省物流、仓储成本约130万元,出口订单响应速度提升40%。数据不会说谎:该公司2024年出口额已达1000万美元,而新模式加持下,今年出口额预计将翻倍至2000万美元。
这样的改变对恩施州意义非凡。素有"华中药库"之称的这片土地,坐拥全国23.5%的商品药材资源种类,中药材是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随着中医药在全球市场热度攀升,今年上半年,恩施海关受理的中药材进出口报检已达687批次,货值1.77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但山区5家出口企业长期面临的"查验耗时长、物流成本高"难题,曾是制约产业腾飞的"紧箍咒"。
从试点到突破 智慧监管破解山区发展瓶颈
转机始于7月2日。海关总署在全国18个海关同步启动扩大远程属地查检改革试点,将出口中药材、新鲜蔬菜等6类产品纳入"不到场、无干扰、零等待"的智慧监管体系。恩施海关迅速响应,仅两天后便完成全国首票中药材远程查验,为山区特色产业打通了数字化通关的"高速路"。
"过去企业常因查验时效错过船期,现在上午查验下午就能发车。"恩施海关关员介绍,远程查检通过视频核验、电子签章等技术手段,既守住了质量监管底线,又打破了地理空间限制。目前,当地中药材出口已形成"企业线上申报—海关远程核验—电子证书秒发—货物当日通关"的全链条高效模式。
随着首票货物顺利通关,"华中药库"的优质药材正以更快速度走向全球。这场始于山区的监管创新,不仅为中药材出口开辟了新路径,更成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破解地理瓶颈的生动实践。(廖亮 刘心贝)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