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荆门东宝区:一枚商标一套标准 让龙岗梨子成了“黄金果”

2025-07-28 16:46 中国发展网 廖亮 陈子薇 陈慧恩

摘要:东宝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说,下一步将继续把这套"组合拳"打深打细,让更多特色农产品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变成助农增收的"香饽饽"。

中国发展网讯 初秋的荆门东宝区牌楼镇龙岗村,沉甸甸的梨子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将分级包装好的"牌优龙岗"梨装箱,准备发往广州。"以前散装卖3块钱一斤还愁销路,现在贴了商标、按标准包装,8块钱一斤还抢着要!"村支书捧着金灿灿的梨子,算起增收账:首批1万斤礼盒装梨,就让村集体多赚了2万多元。

这枚让梨子身价翻倍的"魔法",源于东宝区市场监管局打出的"商标+标准"组合拳。

一枚商标:让"无名梨"有了"金名片"

"果子甜、水分足,就是卖不上价。"说起过去的困境,龙岗村种植户李师傅直摇头。往年梨子丰收时,村民们推着三轮车在路边摆摊,散装称重论斤卖,遇上行情不好还得降价。

东宝区市场监管局在调研中发现,缺品牌是"卡脖子"的关键。"就像好姑娘没名分,再好也难被认可。"工作专班负责人说。他们当即结对帮扶村里的强村共富公司——杨展园艺有限公司,从商标名称构思到类别选择全程指导,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牌优龙岗"商标注册。

商标一到手,变化立竿见影。设计精美的礼盒印上商标后,梨子从"大路货"变成了"特色礼"。武汉的采购商第一次来考察,就看中了这枚商标背后的品质承诺,当场签下5000斤订单。"现在客户都认这个牌子,说送人有面子、自己吃放心。"公司负责人笑着说,品牌效应让梨子的溢价空间足足提升了50%。

一套标准:让"粗放果"升级"精品果"

光有牌子还不够,品质得跟上。过去,龙岗村的梨子大小不一、甜度不均,有的带虫眼,有的熟过了头。"同样是梨,这家的甜那家的酸,客户下次就不来了。"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看在眼里,决定从标准入手破题。

他们组织农业专家进村入户,手把手教村民搞标准化种植:什么时候疏花疏果、用什么有机肥、采摘时要带果柄,甚至连装箱的缓冲材料都做了规定。5场专题培训下来,134户果农都能背出"种植三字经":"疏花果,匀养分;套纸袋,防虫害;轻采摘,保品相。"

在分级车间,新标准更是让梨子"各就各位":直径80毫米以上的是特级果,装精品礼盒;70-80毫米的是一级果,供应当地超市;小一点的做果脯加工,一点不浪费。"优质果率从以前的60%提到了90%,烂果少了,损耗降了,光这一项每亩就能多赚800块。"李师傅算起细账,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按标准种出的龙岗梨,糖度稳定在13%以上,顺利打入广州、深圳的高端商超,每斤售价比批发市场高出3块多。

一串效应:让"单打独斗"变"抱团致富"

龙岗村的成功,正成为东宝区乡村振兴的"模板"。区市场监管局趁热打铁,把"商标培育+标准建设"的经验推广开来:协助子陵铺镇注册"子陵葡萄"商标,指导石桥驿镇制定香菇种植标准,帮马河镇规范茶叶加工流程。

目前,东宝区已培育涉农商标66件,3家强村共富公司实现标准化生产。在牌楼镇,"牌优龙岗"的品牌效应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桃子、葡萄跟着搞起品牌化;在区电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教果农们开直播,让贴有"牌优龙岗"商标的梨子通过屏幕走向全国。

"一个小梨子,能变成'黄金果',靠的是品牌给的底气,标准托的根基。"东宝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说,下一步将继续把这套"组合拳"打深打细,让更多特色农产品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变成助农增收的"香饽饽"。

夕阳下,龙岗村的冷库前,印有"牌优龙岗"商标的货车缓缓驶出。车斗里的梨子,不仅装着果农的丰收喜悦,更载着乡村振兴的甜蜜希望。(廖亮  陈子薇  陈慧恩)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