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跨越百年历程:数字科技激活乳业新质生产力

2025-08-04 15:5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据悉,在消费端,伊利推动“全域、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消费者数字化运营,搭建覆盖400多个数据源的大数据雷达,开发了与1.5亿消费者在线协同共创新品的智能洞察系统,平均用3.5天就可以完成市场洞察,不断打造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健康产品。

   

   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观众可以触摸互动屏,沉浸式感受奶业科技魅力。杜壮/摄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杜  壮

近日,中国奶业大会发布的《世界奶业中国方案:高质量引领的奶业现代化答卷》(以下简称《方案》)显示,中国奶业用20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历程,蛋白质、脂肪、体细胞、菌落总数等核心指标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奶业完成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历史性转身。

内蒙古素有全国“奶罐”之称,全国有1/5的牛奶源自内蒙古,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作为国家奶业战略核心区,内蒙古正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根基——从牧草选育、奶牛性控育种到益生菌种国产化乃至奶业深加工,科技创新突破点已实现串珠成链、聚链成面。

科技与牧业深度融合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和呼和浩特市“一号工程”,伊利健康谷自开工以来就备受瞩目。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近日,记者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仿佛踏入一个科技与牧业深度融合的未来世界。

在全智能无人牛舍中,奶牛享受着“定制化”服务。智能系统根据每头奶牛的个体产量及泌乳期,科学设定挤奶时间,并精准补充营养,实现了奶牛的精准健康管理。

智慧牧场管理系统如同“健康管家”,实时掌握每头牛的产奶量、采食量、运动量及健康状况。每次挤奶都相当于一次全面“体检”,系统自动生成“任务单”,指导专业人员第一时间处理,保障奶牛健康。

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表示,科技创新成为奶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未来,我国的奶牛养殖业发展将从产能扩张向科技创新发展。

百万头奶牛入驻“五星级牧场”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奶业发展,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奶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振兴奶业”。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奶业实现全面振兴,基本实现现代化,奶源基地、产品加工、乳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稳定基础产能”。

原奶作为牛奶的核心原材料,其品质提升直接带动中国牛奶品质取得历史性突破。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伊利使用的原奶,蛋白质、脂肪都满足欧盟标准的要求,菌落总数、体细胞远远优于欧盟标准,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实现菌落总数平均值远低于1万CFU/mL,进入千位数时代,实现了划时代的进步。

降低原奶的菌落总数是产业界一直在着力破解的共同难题。伊利集团奶牛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相关专家告诉记者,蛋白质和脂肪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其含量越高,原奶的营养价值越高,口感也越浓郁;体细胞数是衡量牛奶卫生质量与奶牛乳腺健康的核心指标,含量越低说明奶牛更健康、牛奶更纯净;菌落总数则是客观反映牧场综合管理水平和卫生状况的核心指标,欧盟对生牛乳中菌落总数进行了限定(≤10万CFU/mL),伊利使用的原奶,菌落总数低至四位数,意味着伊利上百万头奶牛住在“五星级牧场”,年产出近1000万吨高品质牛奶。

深化数字技术与融合应用

为满足消费者对差异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乳品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生产出更多符合国人消费习惯的产品,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奶业持续发展。《方案》显示,2024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大幅提升到40.5公斤,相对于1949年的0.4公斤,增长了100倍。

据悉,在消费端,伊利推动“全域、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消费者数字化运营,搭建覆盖400多个数据源的大数据雷达,开发了与1.5亿消费者在线协同共创新品的智能洞察系统,平均用3.5天就可以完成市场洞察,不断打造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健康产品。

张轶鹏认为,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释放,奶业传统生产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以“数据要素赋能”为突破口,加快数字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必将激活全产业链价值。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