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楠教授团队突破电磁空间孪生认知大模型技术

2025-08-05 17:13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楠教授团队在电磁空间智能认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个面向复杂电磁环境孪生认知的生成式大模型技术。这项开创性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电磁认知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迈入世界领先行列,为未来6G通感一体和智能频谱管理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针对电磁环境动态多变、传统建模方法适应性差的国际性难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电磁物理-数据双驱动”的认知框架,构建了具备自主推理能力的电磁大模型。团队提出的RadioDiff系列模型通过物理规律嵌入和动态推演加速等创新,将电磁地图构建误差降至万分之五以下,较传统方法提升一倍以上。此外,研发的扩散流复用技术将电磁环境更新耗时从分钟级压缩至毫秒级,为实时决策提供了有力保障。团队还攻克了小样本逆推技术难题,在95%数据缺失的极端条件下仍能重构高精度电磁地图,为应急通信等关键场景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这项突破性技术不但提供了电磁空间孪生认知的高效可行方案,并且可应用于在多个通信下游任务中,如MIMO信道外推、可移动天线前摄优化、城市环境高精度定位以及无人机通信与轨迹规划等,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团队负责人承楠教授形象地指出:“就像人类通过视觉认知物理世界,电磁空间认知大模型技术让机器首次具备了‘电磁视觉’,这项技术将重构未来信息系统的智能底座。”

国际学术界对该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教授指出:“其有效突破了经典电磁计算方法难以满足动态环境认知的局限性,与传统神经网络方法的性能瓶颈。”国际知名无线通信领域专家、IEEE通信学会前主席沈学民(Sherman Shen)教授认为:“这是电磁认知从‘工具时代’迈向‘智能时代’的关键转折点。”目前,研究团队已与华为、中国星网等领军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加速推进技术产业化进程。据悉,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项支持,形成了完整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为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望未来,团队正积极推进电磁孪生技术和通感一体系统研发,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电磁认知大模型平台。承楠教授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电磁环境像天气预报一样可实时预测、精准调控,为6G时代全域智能感知提供中国方案。”随着这项技术的深入应用,我国在电磁空间智能认知领域的技术优势将进一步巩固,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潘晓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