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农食品集团:“AI +畜禽育种协同创新平台”启动 ,多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摘要:首农食品集团在畜禽育种领域正式开启智能育种新篇章,该创新平台由首农食品集团牵头,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百图生科、北京生物种业创新联合体等联合搭建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10月12日,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AI+畜禽育种协同创新平台”启动仪式在2025世界农业科技大会国际智能育种论坛上举行,标志着首农食品集团在畜禽育种领域正式开启智能育种新篇章,该创新平台由首农食品集团牵头,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百图生科、北京生物种业创新联合体等联合搭建。本次论坛上,首农食品集团科研团队发布了一项多基因编辑育种新技术,将为我国畜禽生物育种和新型医用猪模型创制带来革命性技术,也标志着我国在畜禽生物育种领域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首农食品集团深耕畜禽产业70余年,畜禽种业已经成为集团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业务,集团牛、猪、鸡、鸭等主要畜禽品种,呈现出种质资源丰富、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居于前列的特点,所属相关畜禽种业企业悉数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成为北京种业之都建设和国家种业振兴的重要力量。
随着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首农食品集团高度重视育种数据的收集与开发利用,持续深化“畜禽分子育种数据中心”和“畜禽种质资源保存和检测中心”平台建设与服务能力提升。以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养殖场、大数据中心为核心,构建“库-场-中心”种质资源数据库,积累超过数百万条种鸭数据、上千万条种猪数据、数千万条种牛数据和每年超过1亿条家禽育种数据,为品种选育和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畜禽育种产业迎来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首农食品集团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秉持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基本原则,依托自身完整的产业体系优势,通过整合内外部优质创新资源,联合国内外顶尖的行业科学家团队,共同发起建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AI畜禽育种协同创新平台”,致力于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创新AI+畜禽育种新范式,为北京种业之都建设和国家种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动能。未来,首农食品集团将以“AI+畜禽育种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持续加大在畜禽育种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智能化创新水平,为保障我国种源安全、推动我国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本次论坛重磅发布了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多基因编辑抗病育种新技术”和“牛单倍体干细胞育种新技术”。首农食品集团科研团队发布的多基因编辑育种新技术攻克了多基因编辑效率低的世界性难题,成功培育出可同时抵抗六种重大疫病的猪新种质,标志着我国多基因编辑抗病育种技术实现从“单一抗病”到“多病共抗”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也标志着我国在生物育种领域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据介绍,多基因编辑育种技术也是继自主抗蓝耳猪之后,首农食品集团在生物育种领域的又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我们不仅自主研发了效率更高的‘基因剪刀’,建立了全球领先的多基因编辑新系统,更培育出真正契合产业需求的多抗猪新种质。”首农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利用多基因编辑猪育种技术持续优化品种的料肉比、肉质等生产性能,力争培育出“抗病性强、生产效率高、品质优良”的全能型种猪,为保障国家畜禽种业安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而牛单倍体干细胞育种新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牛单倍体干细胞系(仅含一套染色体),成功创制世界首例单倍体干细胞基因编辑牛,破解了长期困扰行业的基因改良育种瓶颈,使得基因编辑牛出生率从不足5%提升到13.3%,大幅提升活体基因编辑效率,展现出在大动物精准育种与复杂性状改良中的巨大潜力。为了加快成果转化,论坛上同步举行了签约仪式,北京奶牛中心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围绕“牛单倍体干细胞育种新技术”开展深度合作。
责任编辑: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