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 正文

潮平岸阔千帆进——三峡工程助力长江航运绿色低碳发展

2022-08-22 14:43 中国发展网

摘要:目前,一批排放高、能耗大、效率低的落后老旧船舶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的船舶标准、建造材料和制造工艺得以推广应用,既有效助推了长江航运产业水平提升,也带动了我国内河造船工业的发展。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利枢纽工程。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给予三峡工程“一个标志、三个典范”的高度评价。

航运,是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峡工程助力长江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推动黄金水道建设,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

繁忙的长江航运(摄影:毛翔春)

繁忙的长江航运(摄影:毛翔春)

2022年6月18日,三峡船闸通航19周年,累计过闸货运量17.6亿吨。如将全部货物装满40尺集装箱货柜,首尾相连可绕地球(按赤道周长40075.02公里)20余圈。三峡船闸作为服务沿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物流通道,在长江流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绿色航道:千里峡江变坦途

长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三级台阶,是连接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的交通运输大动脉,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

何伟,曾是中国内河最大航运央企——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所属武汉汽车物流有限公司的一名总船长。自1984年投身长江航运以来,他参加过三峡船闸、葛洲坝、三峡升船机和两坝间大流量情况下的一系列实船试航,成为三峡河段航运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提到早年行船的经历,这位年近六旬的老船长更多的竟是“后怕”。何伟说:“三峡工程蓄水前,一年四季各种滩险遍布长江上游自然航段,船舶航行十分艰险,有时需要借助于绞滩船通过急流险滩,既费时费力又十分危险,航运效率十分低下。”

“川江航道的平均水深增加约40米,主要险滩被淹没,库区干线航道尺度明显增大。”何伟告诉记者,三峡水库蓄水后,对于船舶驾引人员及航运企业都是天大的喜事,航道条件得到改善,行船更安全了,船舶实现了大型化标准化,如今货轮从宜昌到重庆仅需2-3天,营运成本降低,航运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双线五级船闸通航(摄影:毛翔春)

双线五级船闸通航(摄影:毛翔春)

通航条件改善后,航道水深提升,水流条件变好,船舶实载能力提高,航运成本下降,船舶运输组织方式和航运格局进一步完善。

水运运量增大,成本最低,适合煤炭、钢铁、工业产品等大宗货物运输。据统计,水运的成本是铁路运输成本的1/5、公路运输成本的1/15。

在库区,船舶单位千瓦拖带能力由三峡成库前的1.5吨,提高到目前的4-7吨,每千吨公里平均油耗由蓄水前的7.6千克下降到2.0千克。长江干线干散货运输价格下降近一半。

双线五级船闸通航(摄影:毛翔春) (2)

双线五级船闸通航(摄影:毛翔春)

如今千里川江,汽笛声声,马达轰鸣,三峡航运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繁荣景象。近10年,水运已成为三峡库区的主要运输方式,由原来占库区货物运输周转量的30%增加到70%。千里峡江成为连通中国东中西部发展的“水上高速公路”,加速推进了上游水运和沿江经济快速发展。

标准船型:长江一帆东流去

2014年12月,《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升级发布。与10年前版本不同的是,新规将船舶标准化作为船舶技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航运迈入了以先进技术推动船舶结构改善、运输效能提升和绿色环保运营的新阶段。“三峡船型”应声而起,成为长江航运界的热词。

“三峡船型”,实际上是船型标准化的一种。三峡船闸的闸室、三峡升船机船厢空间固定,船舶越是标准,编排过坝计划时就越快捷,闸室(船厢)的空间利用率就越高,通过能力就越大。适合三峡船闸的推荐船型为长130米,宽16.3米,闸室一次可排4条船。而长105米,宽16.2米,则是通过三峡升船机的推荐船型。

2016年9月18日,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运行维护难度最高的全平衡垂直升船机——三峡升船机试通航。如果形容船舶过三峡船闸为“大船爬楼梯”,那么过三峡升船机就成了“小船坐电梯”。“三峡升船机与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葛洲坝船闸联合匹配运行,共同构成了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水运通道,提高了过坝效率。”三峡集团流域管理中心枢纽管理部副主任专业师张岩介绍说。

长江三峡1号通过三峡升船机(摄影:毛翔春)

长江三峡1号通过三峡升船机(摄影:毛翔春)

为了优化航运结构,提高三峡枢纽通航效率,通航管理部门与航运企业以标准化船舶建设为抓手,推进三峡船闸、三峡升船机通过船型标准化,推动了内河造船业的提档升级。

“我们的船型,专为三峡升船机而设计,过坝更快。”三峡升船机船厢内,上海一家船务有限公司施姓船长表示,由升船机快速过坝,这对于提高运输时效、拓展市场业务具有重要意义。尝到了快速过坝的“甜头”,该公司又连续打造了两艘商品车运输船。

目前,一批排放高、能耗大、效率低的落后老旧船舶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的船舶标准、建造材料和制造工艺得以推广应用,既有效助推了长江航运产业水平提升,也带动了我国内河造船工业的发展。

绿色能源:黄金水道展新颜

过去,长江上往来穿梭的,主要是以燃油为动力的船舶。为了响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10年间,一批以绿色能源为动力的电动船、LNG(液化天然气)燃料船、氢能源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燃油相比,使用LNG作为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25%。电动船、氢能源船则是“低噪音、零排放”。

2022年3月,由三峡集团和湖北三峡旅游集团合作研发建造的全球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首航。2022年5 月,由三峡集团长江电力等参建的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的 500千伏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开工建造。这对持续推进“电化长江”“氢化长江”进程、加快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长江三峡1号电动船 (摄影:毛翔春)

长江三峡1号电动船 (摄影:毛翔春)

长江三峡1号通过三峡升船机(摄影:毛翔春) (2)

长江三峡1号通过三峡升船机(摄影:毛翔春)

据了解,国内的电动船舶已有将近300艘,包括纯电池动力船舶250多艘,其中大部分是以内河旅游观光船为主。内河电池动力应用船型有客船、渡船、公务船、干散货船等,电动船舶已然成为内河航运的“绿色风潮”。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港口岸电发展,三峡河段的港口岸电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通航部门会同能源主管部门、电网公司等,实施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的研究建设,形成了一整套先进适用的岸电技术与标准。在此基础上,三峡坝区核心区域按照“先易后难、先客后货、分类分级”的原则,率先在长江干线实现了岸电全覆盖。

沙湾,位于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是下行前往三峡大坝过闸货轮的锚泊地。长江干流第一个水上综合服务区——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便座落在这片水域。靠泊服务区的货轮,通过岸电系统直接取电用电。

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摄影:毛翔春) (2)

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摄影:毛翔春)

一艘“民强”号轮船刚刚充满岸电,准备起锚过坝。船长周达民说,“我们这个船如果用燃油机发电,1个小时至少消耗8公斤柴油,成本就得近80元,船员们还需要轮班值守发电机。而在用岸电的情况下,哪怕是用电高峰期,1个小时也不到20元,船员们的工作强度也降低了。”

像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这样的“水上高速”服务场所,在长江沿线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岸边。三峡待闸锚地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说,通航综合服务区应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岸电等绿色技术,以电能源代替燃油,通过船电宝、岸电桩、T型箱等方式为待闸船舶供电,大大减少了各类气体排放。

船舶岸电接入(摄影:毛翔春)

船舶岸电接入(摄影:毛翔春)

“用上岸电后,船舶噪声小多了,睡眠质量高多了。”“同益”号轮船船长唐宏勇感叹。

三峡船闸持续安全、高效、稳定运行,连续8年过闸货运量超过1亿吨。其中,2021年过闸货运量超1.462亿吨,创下历史新高,三峡船闸助力长江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带来发展新机遇。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三峡工程这一“大国重器”,开创了安全畅通、高效和谐的三峡通航新局面,有力促进了长江航运事业的繁荣发展。经历沧桑巨变,因三峡而兴的长江水运,已成为推动沿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强大引擎,并将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唐东军 李伟雄 韩馥 李鑫)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