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千企听民声 广大民企为湖南“十五五”规划献良策
摘要:联诚集团是一家具有40多年轨道交通装备部件研制经验的股份制民营企业,也是湖南省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核心成员。
中国发展网讯 湖南近日启动“十五五”规划“走千企万户·听百姓声音”活动,以“开门编规划”的姿态凝聚社会智慧力量、共绘发展蓝图。连日来,记者随湖南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的调研团深入长沙、株洲两地产业前沿,探访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在机声轰鸣的生产车间与思维碰撞的座谈现场,捕捉湖南经济的鲜活脉动,记录企业转型中的困难挑战,收揽一份份立足湖南实际、产业实践的“十五五”规划建言书。
从“国家队”冲锋“世界级”,株洲正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走进株洲联诚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内燃机车新能源改造车间,一股裹挟着机油与金属焦味的气浪扑面而来,工人们正忙着为内燃机车更换动力系统。此起彼伏的机械轰鸣声里,一台台“油改电” 机车正完成绿色蜕变。
联诚集团是一家具有40多年轨道交通装备部件研制经验的股份制民营企业,也是湖南省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核心成员。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36个创新平台,各类专利达1044项。目前已累计获得订单15台,累计交付新能源改造机车10台。2025年4月,“既有大功率内燃机车新能源动力技术暨整车升级改造”通过湖南省科技成果鉴定,总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在轨道交通领域,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企业数智化转型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湖南省人大代表、联诚集团党委书记刘朝晖建议,湖南“十五五”规划明确民营经济占比目标,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轨交、绿色低碳等领域“揭榜挂帅”。同时,探索“政策试点容错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在新兴领域先行先试,并加大对民营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引导和政策支持。此外,还建议尽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配套法规,优化税费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作为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株洲已初步构建起涵盖部组件研发、整星制造、星座运营到场景应用的北斗全产业链,2024年北斗核心产业规模突破40亿元。
湖南赛德雷特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株洲经开区湖南北斗产业园,拥有湖南首条脉动式微小卫星智能制造产线。具备每年150颗50千克至500千克级别小卫星批量化研制能力,2024年签约量同比增加20%,在商业航天领域发展迅速。
针对产业配套存在的短板,湖南赛德雷特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通希望湖南在“十五五”期间继续加强对北斗产业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配套,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同时,加大对卫星制造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培养和引进更多专业人才,提升湖南在商业航天领域的竞争力。
在湖南的产业发展版图上,湖南合盾集团有限公司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实现从硬质合金在非开挖工程技术领域盾构刀具、顶管机单一产品的研发、生产向非开挖工程技术在地下空间开发、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等全产业链华丽转型。
依托硬质合金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合盾集团投资了非开挖工程技术(国际)产业园,研发一系列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网非开挖建设、更新与修复、运维施工机器人、智能装备, 园区一期总投资 1.5 亿元,已完成3.1万平方的研发中心、生产及配套用房的建设,现已进入装修及生产线布置阶段,计划在2025年10月份全面投产。
面向“十五五”,湖南合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雄建议湖南进一步加大在城市地下管网非开挖建设施工机器人、智能装备、工程材料等领域投入,以链主企业的身份吸引更多的非开挖工程技术领域头部企业入驻,力争打造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技术能力最强的非开挖工程技术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希望政府共同搭建国内外合作平台,提供海外市场信息共享、政策法律咨询、金融支持等服务;支持园区企业参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国非开挖技术标准与装备走向世界,打造湖南智造的国际新名片。
作为一家集再生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科技创新孵化和产业服务为一体的民企,近年来湖南高诺产业集团致力做好“铜”文章,以大数据、物联网为支撑,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为驱动,投资了10亿元打造高诺(衡阳)产业园,目前累计营收188亿、创税9亿,为“双碳”目标实现和湖南省有色金属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贡献力量。
今年4月,企业首台套再生铜与电解铜共线智能铜杆生产线正式投产,可实现年产15万吨低氧精铜杆,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该生产线实现了铜产业关键生产设备的国产化替代,通过全国首创“竖炉—平炉双联协同熔炼工艺”与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深度集成,实现国内首个无人熔铜平台、首个智能出铜系统、首个全定制开发的生产智能管控系统、首台套低氧精铜杆生产线、废铜智能判级系统等多项技术突破。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们将以用‘高性价比设备+低碳技术’对外输出,实现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布局,成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升级的核心基建供应商。”高诺产业集团董事长毛铁建议,湖南“十五五”规划应更加注重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关注完整产业生态服务体系构建,出台更多鼓励企业绿色发展的利好政策,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作为眼科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等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建立了覆盖预防、诊疗、康复全流程的质量安全保障网络,企业年报显示,2024年,门诊量达 1,694.07万人次,同比增长 12.14%,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精准、更有温度的眼科医疗服务。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患者需求与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党委书记张跃文建议,湖南“十五五”规划应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强眼科等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眼科诊疗水平,为全省人民提供更好的眼健康服务。
同时,他希望能加快眼健康产业园区建设,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完整产业链,打造世界眼科创新高地,推动眼健康产业成为湖南特色优势产业。还应鼓励眼健康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湖南在全球眼健康领域的话语权。
在湖南“十五五”规划编制中,民营企业以鲜活的实践经验为规划注入“市场智慧”——从轨交装备的绿色转型到商业航天的技术突破,从循环经济的链条延伸到医疗服务的精度提升,这些市场主体用“体感温度”丈量发展需求,助力湖南在打造“三个高地”上持续用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邢成敏 曾盼明)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