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13位政协委员呼吁强化上海城市运行应急管理与风险防控机制

2020-01-16 16:03 中国发展网
上海市 2020两会 地方两会

摘要:13位委员呼吁:上海应全面梳理并加快总结在城市运行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方面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教训,为完善我国城市运行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机制提供启示和借鉴。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在城市运行中面临的风险呈现着哪些与一般城市不同的显著特征?如何进一步完善城市运行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机制?在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13位委员呼吁:上海应全面梳理并加快总结在城市运行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方面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教训,为完善我国城市运行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机制提供启示和借鉴。

准确认识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随时把握社会经济改革和城市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矛盾风险,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压舱石”,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定盘星”。伍爱群、刘毛伢、朱云、王福明、黄春华、曹阿民、杨志刚、卢永毅、陈玲、黄宏伟、关佶红、尹大强、廖宗廷等委员通过认真调研,仔细研究,总结了目前上海城市运行应急管理与风险防控机制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从各方的安全风险意识来看,上海城市管理部门主动关口前移的风险情报收集、数据分析、风险监测和预警等推进力度还有待加强。社会公众普遍对于风险的认知程度较低,风险防控的参与意识不强,因而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比较弱,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缺乏自救和互救能力。委员们建议,以常态化机制强化安全风险意识。一是强化城市运行行政主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风险意识,加强风险识别、评估、监测、预警、防控和处置,转变应急管理思路,将应急管理转化为风险管理。二是加强风险宣传教育,加强市民风险认识,形成全社会的风险管理共识。

从风险隐患认识来看,上海城市安全风险量大面广,错综复杂,在工程建设、交通运输、食品安全、水电燃气、危化物品生产运输、信息网络等关键领域还有诸多薄弱环节,有待全方位摸底排查。委员们建议,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决策部署功能,夯实市应急管理局监测预警、值守应急、应急处置、应急保障、信息汇总、培训教育等功能,整合力量建立市应急指挥中心,明确区和街镇应急管理职责,做实应急管理基本单元。二是在工程建设、交通运输、食品安全、水电燃气、危化物品生产运输、信息网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和专业管理部门常态化协调合作。三是摸清各类安全风险底数,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做好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损失,做好风险恢复和信息汇总。四是加强跨区和跨省市合作联动机制建设。

在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构建方面,上海还未形成整合统筹全面的智慧应急管理系统,信息数据分散,缺乏应急案例数据库。委员们建议,以高科技手段构建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一是充分利用市网格化管理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大数据分析合作机制,充实主动发现和分析监测风险的基础数据库。二是搭建覆盖各领域、联动各部门的综合预警平台,对城市运行风险实时监测、定期发布、及时处置。三是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网+”风险管理大平台,开展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四是建立健全上海应急管理案例库数据库。

在城市应急的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风险隐患划分等级标准不清晰影响风险隐患等级评定工作,对新型危机的应急处置机制有待建立健全等问题。委员们建议,以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城市风险依法规范管理。一是启动《上海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条例》等立法研究,整合等已有地方性法规,并纳入新的管理形势和运行风险,提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层级,建立本市应急管理立法储备库,加快本市运行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的立法保障。二是尽快研究出台城市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相关行业定额、标准规范、技术规程,推进各类预案标准化建设。

在城市应急管理的立法方面,目前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缺乏法律支持,部分既有法规脱节滞后,法律贯彻执行能力还较弱。委员们建议,以协同治理理念搭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平台。一是积极培育应急管理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作为城市运行风险的发现者、风险管理服务的提供者和应急事故事件的处置者的角色。二是高质量发展应急产业,重点在本市培育监测预警类、预防防护类、处置救援类和应急服务类产品和服务。三是加快专业决策咨询智库建设,为本市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